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好一條「喇叭褲」

2019-12-14
■《緣起敦煌》之「伎樂天女」   攝影:劉海棟(舞蹈中國)■《緣起敦煌》之「伎樂天女」 攝影:劉海棟(舞蹈中國)

如何將當代審美與敦煌傳統相融合?從創作者在服裝上的考慮可窺見一斑。

陳磊說,雖然隨着朝代的更迭,敦煌壁畫中的人物形象一直流變,但也有若干不變的因素,比如三道彎,比如肢體的形態,又比如那早已深入人心的喇叭褲,但這次在《緣起敦煌》中,他卻捨棄了喇叭褲的設計。「壁畫中,女性的『伎樂天』,就是仙女,都穿喇叭褲。但是你看,幾乎每一個伎樂天都是非常敦實圓潤的,穿着喇叭褲,擺着這個pose,讓你覺得她下盤沉着,很能體現下沉的重心。飛天也是,髖關節也是一個彎,像是坐着很舒服就飛了,而不是像超人一樣筆挺地飛。下沉的重心質感,給人一種『圓』、『灑』,如磨墨一樣的運動質感。而再看看我們當今時代對美的標準-瘦、長。舞者呢,要『三長一小』,手長腿長脖子長,頭小,這樣在舞台上的線條拉得很開、幅度很大。這是當代對舞者的一個審美選擇。在這種選擇下,一個瘦長的人穿喇叭褲,就是香港人很怕的一種身形-所謂的『篤魚蛋』,你怎麼跳也出不來那種『沉』、『磨』、『灑』的運動質感。」

所以,與其讓舞者復刻壁畫形象卻最終毫不貼切,不如捨棄慣例另闢蹊徑,關鍵在於呈現一種「印象」,讓人一看就覺得「那就是敦煌」。最終,陳磊從街舞文化中流行的哈倫褲和日本舞踏的練習褲上得到靈感,那褲子襠很低,旋轉起來如花瓶般鼓起圓柱形,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最終形成《緣起敦煌》中的服裝特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