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香港話劇團:期待未來交流 「貼錢」也要走出去

2019-12-07
■《邂逅月台》獲得上海觀眾青睞。■《邂逅月台》獲得上海觀眾青睞。

沒有大型的裝箱道具、沒有大規模的宣傳、沒有大牌的明星助陣,但是香港話劇團對於今次上海的演出相當重視。導演馮蔚衡會天天盯住演出並隨時總結演員們的表現,香港話劇團行政總監梁子麒更是全程陪同,每晚在台下「督陣」。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梁子麒對內地觀眾的欣賞水平給與很高評價。他說,港話每年出來的機會不多,所以「帶來的一定要是精品」。而且相對於盈利來說,更重視的是觀眾的口碑,有機會推廣香港文化,「貼錢」也要來。

談到今年「沒有一個香港人不受影響」的狀況,梁子麒說,幸運的是港話本個演出季的計劃大部分已經完成。特別是幾個月前的《如夢之夢》,一場都沒有取消,且每一場都見內地觀眾過來,有不少還是拿着行李箱就進劇場,這給他們很大的鼓舞。至於明年的計劃,他坦言比較困難,因為局勢勢必會影響市民觀劇的心情。即便是走出香港演出,也面臨風險。比如月初他們在上海演出《盛宴》,搬運道具時就遭遇交通影響以致比原定晚一天抵滬。他說,若是一些舞台技術比較複雜的劇目,根本不允許遲到。

不過梁子麒認為,這樣的風險也推動他們考慮增加與內地合作的項目,由港話提供劇本、製作導演班底,由內地負責演員和市場運作。不排除明年繼續與上海話劇團合作,包括續演《邂逅月台》。他還特別提到,今年大熱的《德齡與慈禧》明年還會重來。此外,港話好的劇本不少,如果能夠與內地藝術界深度合作,將劇本改編成普通話版,並邀請內地演員參演,那麼與內地觀眾最後的障礙也不存在了,更能開拓內地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梁子麒說,他的候選劇本已經有很多。比如曾經在北京十八場都滿座的《最後的晚餐》,還有潘惠森近年的新作《武松日誌》,在港演出時受到了很多內地觀眾追捧。

梁子麒介紹,秉承為香港藝術培育接班人的宗旨,未來的港話還是要堅持原創。在此基礎上,分兩條線到內地推廣:同屬粵語區的大灣區,推出更多接地氣的演出培養當地觀眾的觀劇習慣。另外一條線就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那裡面向的其實也是國際市場,促使他們創作更多文化內涵高、帶有思考性的作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