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有驚無險的香港樂壇空前盛事 -LSO九度訪港追記

2019-12-14

倫敦交響樂團(LSO)三場不同曲目的音樂會必然是今年香港樂壇的盛事,除了是香港文化中心開幕三十周年舉辦的連串慶典活動中的重點節目外,更在於LSO此行訪港,創下了香港樂壇多項紀錄,而且是別具意義的紀錄。

有驚無險創三紀錄

這已是LSO第九次訪港,紀錄之一是三場在香港文化中心的演出都直播到場外的廣場,和三個新市鎮場館,並有主持人(樂評人)在音樂會前後和中休時和大家分享。規模之大和「配套」之多,從未有過。為此,三場音樂會的加奏曲目都事先讓主持人知悉,亦是過去不會有的,這是紀錄之二。紀錄之三是三場演出中的首兩場,擔任獨奏的都是香港的青年鋼琴家(李嘉齡和沈靖韜)。世界級大樂團與大師級指揮家,訪港三場中的兩場和香港新一代演奏家合作大部頭協奏曲,這亦是新紀錄。

這三個新紀錄,兩位「港青」和樂團的表現最為人關注。這其中還有個小插曲,首場音樂會有驚無險。香港是LSO巡演首站,運送樂器的航班較樂師遲一天抵達,首晚演出當日才及時運到,當晚樂團與李嘉齡合排已是晚上六時,距開場只有兩小時,結果在沒有通排全曲的情況下便登場。其實這場音樂會還作了「延後一天舉行」的準備,這與當時香港的時局有關,幸好,最後一切順利,有驚無險。

脫胎換骨大家風範

首晚西蒙.歷圖(Simon Rattle)帶領LSO演奏完海頓八十六交響曲後,李嘉齡上場,在大師指揮下,和樂團演奏浦羅歌菲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一首技術難度更高、演奏時間更長的樂曲;刁鑽技法外,更要奏得「好聽」,當晚李嘉齡不單雙手恍如裝上了摩打及電腦程式的機械手,更與樂隊奏出了不絕的火花。首樂章結束,就恍如是爆出了無比美麗的煙火。接上第二樂章,鋼琴與樂隊更爆發性狂奔式的音樂,又再閃耀着火花;節奏與力度的強弱,都變化多端,起伏對比自然。進入終章更是變化萬千,鋼琴與樂隊競逐對奏呼應形成的澎湃驚人動感,讓人聽得萬分刺激!緊接着最後一個音符爆發出來的熱烈掌聲,當是因為大家見證了李嘉齡脫胎換骨的歷史時刻,如此閃亮着火花的刺激音樂,奏來全無催逼感,還帶點恣意揮灑,確己有大家風範!

下半場,歷圖和LSO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仍按LSO的「傳統」採用並無刪折的「全版本」演奏,全長一小時左右。歷圖的演繹大概可讓人感受到作曲家身處的大時代和他的人生,特別是在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但全曲就是少了俄羅斯音樂特有的沉鬱粗獷和個性鮮明突出的特質。

高速跑車勁向前衝

第二場的開場曲,是LSO三場音樂會八首樂曲中唯一的英國作品,布列頓(Britten)的《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合共十三段變奏接續不斷由不同樂器(樂組)演奏,熒幕畫面要能準確無誤地「追拍」各演奏樂器,是三場音樂會直播挑戰最大的樂曲。操控着安設在音樂廳內,樓上樓下及舞台上合共九個攝錄機的「指揮家」賴建群,是曾於香港電台第四台擔任古典音樂節目的監製呢。

當晚焦點卻是接着演奏的兩首重分量作品--拉赫曼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都是超過四十分鐘的樂曲。當然,大家更關注的當是沈靖韜的表現,就技巧而言,他當晚奏來全無壓力感,但亦無「火花四射」,相反卻能奏出超越他年紀的感情展示。長大的第一樂章,情感色彩與音響都有大幅度的對比,沈靖韜控制自如。進入第二樂章慢板,美妙動人的樂音更是不絕如縷,情感的層次變化至為豐富;直接進入終章,鋼琴與樂隊有如強烈搏鬥般的演奏,刺激性不斷增加,末段鋼琴更恍如是一輛高速跑車般帶動着樂團不斷向前衝,以高能量的刺激性來結束。

加奏的蕭邦的E大調夜曲作品62之2,那可是讓人有勁跑後浸泡於暖水浴中的舒暢感。觀賞直播時,除仍有不少鋼琴家獨奏的手部、面部大特寫外,加奏夜曲時,還用上好些恍如是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影像交叠,大特寫,淡出淡入,畫面變化豐富,但只用在加奏樂曲,這亦正是欣賞現場演出看不到的東西呢!

下半場「布二」,歷圖對四個樂章的處理,作了形象鮮明的對比性演繹,第一樂章以田園色彩作基調,第二樂章整體是至為內斂的樂音,第三樂章則是讓人聽來無比愉悅的動人音樂,終章則推上帶有爆發力的熱鬧氣氛,營造出終結的完滿感覺,而這種氣氛亦正好讓加奏的德伏夏克的斯拉夫舞曲作品46第七首將之繼續延續。

「銀髮族」的「雙劍合璧」

LSO第三場演出,由鋼琴大師艾瑪紐.艾斯(Emanuel Ax)演奏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這首超過五十分鐘的大作品,處處充滿精巧樂音,追求鋼琴與樂隊相互融合,長大的首樂章便繪畫出一幅秀麗的大自然圖畫;第二樂章開始無比厚重的樂隊音響帶出鋼琴出奇般輕巧的跑句,在第三樂章中則變成是大提琴組(一半成員)感情飽滿的歌唱,與隨後鋼琴進入與樂隊相融,卻成為極弱的內斂式心聲呼應,並衍生出幅度對比更大的終章,以歡暢愉悅,色彩情緒不斷變化的音樂來將全曲結束。可以說,儘管艾斯與歷圖兩位「銀髮族」肢體語言已有點老態,但「雙劍合璧」下的「布二鋼協」,卻是處處耐聽動人的樂韻。

下半場的《和聲教案》(Harmonielehre)是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亞當斯(John Adam,1947-)1985年的作品,在分成三個部分(樂章)的音樂中,第一樂章以布拉姆斯、華格納、西貝流斯、馬勒多位作曲家的作品動機來發展,藉此作為向這些古典、浪漫、現代大師致敬,亦是對音樂傳統的回望。

《和聲教案》三個樂章各有鮮明音響與情感,並無晦澀感,卻充滿現代人生活的刺激性,是為現代大樂團提供充分發揮表現力,展現樂團身價的一首大型樂曲。

像LSO這樣的世界級樂隊,和世界級指揮西蒙.歷圖,能與兩位香港青年鋼琴家,李嘉齡與沈靖韜合作演奏大型協奏曲,這才是香港樂壇的難得盛會,讓兩位鋼琴家得益外,更是香港廣大樂迷的福氣,讓大家真正認識到香港並非沒有世界級演奏家呀!而這亦當是LCSD選取LSO來慶祝文化中心三十周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文、圖:周凡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