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抗擊新冠肺炎】九成確診個案太遲堵截

2020-02-19
■研究發現本港九成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在病發後出現「堵截延誤」情況。圖為日前一名60歲確診者被送往瑪嘉烈醫院。 資料圖片■研究發現本港九成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在病發後出現「堵截延誤」情況。圖為日前一名60歲確診者被送往瑪嘉烈醫院。 資料圖片

病發至隔離平均6天半 98%港人焦慮疫情瀕爆煲

香港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持續增加,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香港首56宗確診個案,發現九成個案均在病發後出現「堵截延誤」的情況,即由首次病發到確診、接受隔離需時平均為6.5天,最嚴重的個案延誤了14天,而大部分患者求醫次數多於一次才被識別為患者,求醫中位數為3次。目前,基本傳播系數平均數傳播率不足1,仍未出現「超級傳播者」。此外,有98%受訪市民對疫情感焦慮,平均焦慮指數為8.82分,屬達臨界點水平。■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中大醫學院分析香港首56宗確診個案,發現九成個案均在病發後出現「堵截延誤」的情況,患者經多次求醫及檢驗後才確診,增加社區傳播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患者由首次發病到接受隔離平均日數為約6.5天,其中本地個案平均7.62天,輸入個案則平均1.7天,最嚴重的個案延誤了14天。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昨日表示,延誤個案中,至少有3個在感染後和確診前曾多次求診,而求診次數中位數為3次,才能被確診和隔離。倘出現更多感染源頭不明的個案,政府或需考慮進一步暫停公共服務或關閉商場等,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平均求診3次才確診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指出,新冠肺炎的感染力比沙士更強,故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量於發病後兩三天已達高峰,即早期感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群組傳播。

他指出,若出現持續高燒,或者退燒後再發燒的情況,應該要小心,該類人士應做快速測試,並建議家庭醫生遇到這類個案,可考慮幫助病人抽血,觀察淋巴細胞、白血球有沒有偏低。

被問及香港現時是否已經出現社區爆發,郭建安指出,根據現時基本傳播系數平均數為0.319,低於1,意指一名中招病人平均感染0.319人。

未現社區爆發 勿掉以輕心

雖然數據有滯後,但現時未算是社區爆發。他強調,大眾不應掉以輕心,要加強實施個人預防措施如減少社交聚會、戴口罩等。

中大醫學院在1月24日至2月5日期間,在網上訪問了1,168名市民對是次疫情的風險感知及心理行為反應。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疫情風險感知屬高水平,88%受訪者自覺很大可能受感染,而98%受訪者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致嚴重症狀。另外,有98%受訪者對疫情感焦慮,平均焦慮指數為8.82分,屬達臨界點水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