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我好辛苦,但是我不想死」

2020-02-22
■何嘉麗(右二)表示,只要一出現併發症或者拔喉,吳犖晴都會即時死亡,並強調雙肺移植是她的唯一希望。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何嘉麗(右二)表示,只要一出現併發症或者拔喉,吳犖晴都會即時死亡,並強調雙肺移植是她的唯一希望。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呼籲市民簽署器官捐贈卡,用生命延續生命,惜本港器官捐贈個案每年都沒有增長,肺部移植手術每年更僅得「個位數」,捐贈數量亦僅有10個左右。瑪麗醫院一名24歲少女患上百萬分之一機率的移植併發症,現只能依靠人工肺續命,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何嘉麗表示,只要一出現併發症或者拔喉,她都會即時死亡,並強調雙肺移植是她的唯一希望。患者家人及診治團隊呼籲腦幹死亡但肺功能正常、血型O+、身高大約1.67米及體重介乎40公斤至50公斤的器官捐贈登記者作出捐贈。■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現年24歲的吳犖晴自初中證實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導致體內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偏低,需要經常到醫院輸血。2011年起,她的情況急轉直下,出現氣喘的情況,醫生建議可以做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根治,可惜其父母及親兄姐的骨髓均不合適。

謝偉財:從醫30年僅見3個

直至去年10月,瑪麗醫院成功配對一名內地人的血幹細胞,雖然並非完全吻合,但依然移植成功,白血球及血小板數值恢復正常,惜好景不常,她在去年12月底突然再次出現氣促的情況,經過檢查發現心包及胸腔處出現積水狀況,隨即動刀抽出積水,但情況未有好轉,今年2月初出現骨髓移植手術後併發症,因肺部小靜脈阻塞而引致肺高壓,需要依賴人工肺續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謝偉財昨日表示,犖晴的病成因不明而且罕見,正常只要有適合的骨髓移植是可以根治,而且與她出現同樣併發症的情況更是他從醫30年裡僅有3個,根據文獻記載更是百萬分之一機會,屬於十分罕見。

何嘉麗表示,犖晴的肺功能已經是0%,上星期曾出現心臟停頓的情況,因此立刻使用人工肺幫她續命,可是人工肺亦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例如中風、活動能力下降、營養不良等,並會令日後手術風險提高,甚至不能做手術,「只要一出現併發症或者拔喉,她都會即時死亡。」

她強調,雖然雙肺移植後亦有可能發生不同的併發症,而且5年存活率只有五成至六成,但也是犖晴的「唯一希望」。

犖晴的母親說,犖晴的生存意志力很強,即使身體每況愈下,但依然沒有埋怨,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她打電話跟我說:『我好辛苦,但是我不想死』。」

她續說,犖晴自小是一個活躍的孩子,也是一個運動健將,曾經是田徑隊及舞蹈組的一員,亦學習體操,可惜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後令她不得不停下來。

犖晴的父親表示,「女兒的夢想就是想跟普通人一樣,可以到處旅遊」,這個夢想看似普通,卻很奢侈。他表示當年女兒即使住院仍不忙溫習文憑試,最終成功入讀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系,可惜畢業後工作2個月病情便惡化入院。她希望有好心人能夠以生命延續生命,讓女兒活下去。

肺移植手術年僅個位數

葛亮洪醫院結核暨胸肺內科副顧問醫生甄詩韻表示,本港肺移植手術每年僅得個位數,捐贈數目更是只有10個左右,暫時等候屍體肺部移植的人數有25人,平均每一位的等候時間為16個月,但每年就有接近20%至25%病人在等候途中逝世。她呼籲市民主動把器官捐贈的意願告訴家人,讓家人得悉自己的意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