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水過留痕】默默的貢獻者

2020-03-11

少爺兵

粵劇,中國國粹之一,唱做唸打的「功力」都環環相扣,吸引着粵劇觀眾的魅力,筆者雖是傳媒人,也是粵劇觀眾之一,但坦白說對粵劇這門藝術,知識只是來自採訪時需要的資料或新聞報道,然而,看着粵劇大老倌名伶們在舞台上的演出,對於門外漢的筆者也能深深地明白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對演藝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性。

去年,筆者在內地觀看粵劇演出看到跟《六國大封相》齊名的「開叉」古老排場戲目(筆者不會告訴你們是第一次看到這古老排場戲目的)。資深的粵劇人士指出,粵劇有生「封相」,死「開叉」,前者是指《六國大封相》可以演千百次,但後者「開叉」是因講述眾神仙群被頒旨封神,有幸被冊封,就是直至「終生」,所以原創者定下百多位演員,均要在百年歸老之後,另一批演員才能再「開叉」;而「開叉」戲劇內容是玉皇大帝叫所有的神仙到玉皇大殿,逐一賜封神仙位給他們,封神後為眾生祈福,寓言消災解難。

何謂「開叉」?意指兩位天神守衛着南天門,他們像士兵一樣交叉持戰,封神時他們會將交叉分開,讓眾神仙進入大殿,故而稱為「開叉」。其中扮演「桃花女」的女演員,為配合古劇風格,要以「廣東蹺功」演出,這是幾乎失傳的功架。「廣東蹺功」人稱「三寸金蓮」,指觸不到鞋底,因後踭不能着地,很難平衡,要艱辛苦練始有所成。

心想,也許你不曾察覺,你努力做好每件事,這些積累下來的影響,就是你的貢獻、你人生的意義;也許你寂寂無名,但其他人會記得你﹗

因為你們的無私貢獻,各行各業幾近失傳的絕活,才能薪火相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