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停完一個月課又再停,全港老師學生家長迎來新的學習世代。網上平台一向存在,但香港不是所有學校也採用,現在「e-learning」網上學習忽然變了潮流,老師當然要適應。聽說有不少公司立刻做生意,教你做好網上課室,又可以承包拍片,有危便有機,大概如此。
太太在外國教育機構工作,今次疫情最意外的收穫,是香港人變得更易接受網上教學。外國地方大,為了節省交通時間,常有網上授課的情況,但在香港一直行不通,現在可算開了一扇大門。
要知道新一代家長是社交媒體能手,對老師的製作也有要求。我們的家長群組不時有父母投訴,說學校提供的影片老土,或根本和書本內容不符,又說覺得老師僅從互聯網找現成片段,不夠度身訂做。只不過大家只要將心比己,就會明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老師忽然要大量生產網上材料,其實也委實捉襟見肘。
另外,其他實際的問題,就是家長要身兼老師的職責,用發過來的片段或簡報,教懂子女新課題。一來是子女在家的專注力更低,動輒就要去玩,沒有朋輩或老師施加的壓力,要他們做在學校同一樣的事情,根本難過登天。二來是家長未必有能力及時間去教曉孩子相應的課題,尤其是在職父母。就算曾一周不用五天上班的,到本星期大部分都應已復工,沒太多時間繼續做兼職老師,大家都叫苦連天。
除了網上教學,可幸是這段日子的天氣算不錯,不太熱不太冷,我們和孩子多了戶外學習的機會。除了有空時可以行山,也去石灘沙灘,可以讓他們丟丟石,砌砌沙。大自然從不缺學習素材,學學樹木的名字,魚蝦蟹的習性,又過了大半天。
我們還利用這段時間要他們學懂一門技能,哥哥學理財儲錢,弟弟學懂滾軸溜冰。後者比哥哥更早學懂,可能因為年紀較小,且有一眾戴着口罩沒事做的公公婆婆在旁搖旗吶喊鼓勵。復課無期,唯有另闢學習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