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世代堅守只因街坊情誼不泯 動亂疫情交煎 上海街老字號「殘存」

2020-03-18
■油麻地上海街有不少老字號店舖。■油麻地上海街有不少老字號店舖。

區區有故事之油麻地

如問起油麻地年長居民,上世紀中期上海街的模樣,他們必定會告訴你:「仲旺過彌敦道。」作為當年九龍及新界巴士的必經主幹道,它的兩端又分別是旺角碼頭及佐敦道碼頭,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那時九龍最主要的商業中心,沿街店舖人聲鼎沸,也就是在這裡,安裝了最早的霓虹燈。儘管彌敦道擴建完成後,油麻地不可避免地走向老化,上海街生意逐漸縮減,商業中心亦漸漸轉移向旺角,但仍有些許老字號店舖,於歲月蕩滌中,堅守在這條街上。因時下疫情,店舖生意冷清,不少店主作最壞打算,「做唔到就關門。」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行走於上海街,舊日商業的繁華興旺經已不再復現,世俗煙火氣氛卻沉澱得恰到好處。對那些於此地日復一日經營茖膃陷X十年甚至百年歷史老店的店主來說,開店已是他們的生活;而走進他們店舖的,是顧客,更是老友。但上年開始的社會動盪連同今年的疫情,擾亂了街道的平日溫情,蕭條的經濟環境下,這些老字號也有茯萓或不同的甘苦喜憂。

上世紀60至80年代好繁榮

「成昌錶行」開業六十餘載,店主吳漢輝記憶中最為困難的時期是二十幾歲剛剛創業之時,其次就是當下光景。由上年七月開始,店舖生意都不是很理想,而近日更受疫情影響鮮有人光臨,營業時間也從以前的十點半到晚八點,改為晚七點就收。大部分時間,吳漢輝都一人獨坐店中整理存貨。

「現在好少錶行提供修錶服務,最多寄回代理公司去修。」從業多年的吳漢輝未曾打算退休,他原本秉持「只要自己尚還健康就繼續經營」的念頭,做好本已經不多的生意。他懷念社會安定且無疫情的時候,每日修錶之餘與街坊、熟客閒話家常,也偶有遊客會從毗鄰的喧鬧廟街轉至上海街來光顧他的錶行,「安安分分地做,便還過得去。」

不想近來他又重新開始煩憂租金問題:「因為疫情,無人出街,我仲需交租,有困難只得自己捱。」已入耄耋之年的他深諳行業式微,儘管心中不捨這個苦心經營多年的老字號,他仍是不準備收徒接手:「學這個可能搵唔到食,不害人了。做唔到就關店啦,可惜都沒辦法。」偶爾他也會想起上海街最為興盛的時代,嘆道:「上世紀60到80年代都好繁榮,現在油麻地整個區都老化了,街道也跟茼悀ヾC」

舊舖熟客 互不離棄

傳統上海理髮店俗稱「上海舖」,上世紀80年代曾在香港風靡一時,但如今,上海街僅剩唯一一家上海理髮廳「新東亞理髮店」。店主梁成夫婦,在經歷了前業主收舖、店舖停業後,2013年又輾轉從街的一側搬到了另一側的現址重開,仍是在唐樓二層。遷徙之間,梁成已在這條街上為人們剪髮半個世紀之久。店舖最近生意冷清,連結識幾十年的熟客都少了光顧,原本那些老客,即使現今已搬走至天水圍、元朗地區,都會每月不辭辛苦回到上海街來找梁生剪髮、剃鬚,但因為最近疫情,大家都紛紛避免出門,梁師傅表示理解:「人之常情嘛。」雖門庭冷落,夫婦二人仍堅持照常營業,避免有老友撲空。正說話間,店舖門響動,走進來的老人家是特地從沙田前來找梁師傅剪髮剃鬚,梁師傅便忙活開來。

「不開店,在家兩個人無端端對住,也沒意思。捱下先啦,等到疫情結束會好點。」梁太說。「捱」是梁太說得最多的字眼:「租金、水、電都是少不了的負擔,即使我們不需要人工,都需要搞定這三樣東西。沒辦法,都要捱。」舊式理髮亦是式微的行業,梁師傅亦無收徒打算:「這一行前景不太樂觀,幾乎沒有前景可言。你教會徒弟,他都未必搵得到食。況且後生仔都不學這個,他們會去學新潮的。」他所計劃的未來,也只是趁自己身體康健,盡可能長久地將店舖撐下去,服務和陪伴街坊、老友更長時間。

謹承傳統 守護祖業

相對於租舖營業的老字號,擁有自己物業的商戶會稍許輕鬆,但亦無法絕緣於蕭條的社會現狀,店主們無意做大生意,都是盡力守住家業即可。拉扯住他們店舖大門的,一方面是想守住上代艱辛構築的品牌信念,另一方面則更多是多年深厚街坊情誼的羈絆。

「鏡明畫框玻璃」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店主陳漢興的阿爺於1927年就創立了這間店舖,自搬至上海街以來也已有六十多年。上年的社會動亂開始油麻地遊客驟減,生意變少讓陳老闆略有煩憂,但仍有諸多熟客不離棄,光是受訪期間,就有好幾個老客到訪,或是來取裱完的畫,或是購買相框,交貨之餘,陳生總會和他們閒聊幾句,親密恍似家人。陳漢興爽朗地說:「周圍人都好熟,大家常常在一起聊天,聊什麼都得,無不可言。」

「做生意最緊要就是,唔可以呃人。」陳漢興始終銘記茪鷟邞滷郅ㄐA一路做到今日經歷過好多時代,也見證了同一條街上許多店舖的興衰,單是近幾年,他就親眼看到七八家鄰舖執笠--「沒人接手做,就賣掉了。」陳漢興有他自己的堅持:「這是我爸爸交給我的祖業,絕對不可以賣掉,做不動便租出去。」他並不打算將店舖交由子女接手,因為他認為做生意,光有學識沒有用,重要的是社會經驗要豐富,即使有天自己退休,他也要確保接手那人有能力可使得「鏡明」品牌長青,經營永續。

知足常安 睦鄰為樂

「後面的新填地街,早年是海邊,有很多『水上人』在那裡泊船,上岸買東西,然後再回到船上出海數月。」祥盛檀香扇莊第二代傳人羅業強和太太,也清晰記得上海街最鼎盛的風光。祥盛在上海街屹立60多年,最早賣檀香扇,後來也開始賣香,時至今日,賣香變為主營業務,舊日的檀香扇卻只餘下少量珍貴存貨,「M家係非賣品喇,自己作收藏。現在檀木好貴,也沒有製作的師傅了。」羅生說。透過店內商品的流變,可清晰看見歲月流過的痕跡。

在經營發展方面,羅太比較「佛系」:「我和我先生只想要維持日常生活的費用,以及能供子女讀書就夠。」提及開店樂趣,她倒覺得在於和老友、顧客的日常交際中:「這一區大家關係好好,識鰲X十年,見到就打招呼,也會互相幫忙。」同時,羅生夫婦也是出名的熱心腸,有些街坊老友不懂得電腦、智能手機怎麼操作,就會拿到店裡來,羅生夫婦會負責解答。「有時來只是來聊天,買不買東西都無所謂,大家談天才是最開心。」羅太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