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曾途經觀塘海濱花園近牛頭角的位置,必定留意到觀塘繞道橋底空間被規劃成大大小小的舞台,當中還有像會議室般的房間、餐廳甚至小食亭,這裡是非牟利機構「藝土民間」的表演場地「VESSEL發現號」(下稱發現號)。
發現號分為三個場地(發現號01、02、03),當中設施包括藝廊、多用途室、室外舞台連活動空間等,在室外舞台的地方不時看到有年輕人練習街舞和滑板。藝土民間已接管場地管理數年,惟表演場地並未能完全運用,起動九龍東專員區潔英表示營運機構至今仍未達至完全收支平衡,在表演場地不足的九龍東為何還會出現有場地空缺的問題?
居民對發現號不了解
記者訪問了數名居住在觀塘的居民,發現不少當區居民並不清楚發現號的用途,發現號每次所舉辦的活動也沒有做很大的宣傳,這也導致當區居民對該設施不理解,其中,居住在觀塘逾20年的盧小姐說:「完全不知道這裡會舉行活動,更從來沒有接收過這裡的活動消息。」居住在牛頭角30多年的唐先生更指不清楚發現號的確實位置,「我只留意到這裡有數個貌似貨櫃的盒子,但我不知道它的實際用途,在這裡也只是不時見到有年輕人練習街舞。」
記者訪問到起動東九龍專員區潔英,了解發現號的租用情況,「發現號營運了約兩年半,三個場地共舉辦了逾590項活動,包括創意、藝術、文化、運動和綠色生活等活動,共吸引約25萬人參加。」她表示,場地的租用率穩步增長,但卻未能提供個別場地的租用率。
記者從發現號的官方網站中找到其以往舉辦的活動資料,以去年10月至12月為例,三個月共有16項活動在發現號中舉行,以12月的活動數目最多,共有10個活動。這三個月當中以發現號03租用率最高,由於網站內並無列明各項活動實際租用哪種設施,所以各樣設施的租用率就無從得知。
區潔英坦言,現時未有計劃撥出更多用地以擴展發現號。但她表示,未來九龍東除了正興建的東九文化中心外,將計劃興建更多文化表演場地,「在啟德發展區亦規劃了一幅用地作與藝術及演藝有關的用途,未來九龍灣行動區及觀塘行動區會作混合式發展,包括商業、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及休憩用地等用途,規劃上亦會預留一些空間作創意、藝術和文化用途。」
貴租趕走音樂人失原意
身兼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的顏汶羽分享到起動東九龍中發現號的由來,「想當年觀塘工廠區內有很多音樂Studio,發現號正希望為他們提供表演的場地,大約三年前,政府撥出這些場地給機構藝土民間去營運,令曾是政府用地的空間交給私人機構管理。」他指出由非政府機構營運場地的問題,「租場者需向機構申請場地而非向政府申請,以往向政府租場時因該位置屬公共空間,所以市民不用付太多金錢租用場地,現在則要向機構付款租場,而且價錢也不便宜,所以現在比以前少了文康活動在那裡舉行。」
顏表示這樣租用場地的方法並不理想,「以往就是一個很自由的公共空間,音樂人可隨時在那裡表演,但現今卻要付昂貴的場租,對這班在工業區的音樂人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他認為此租用方式違背了原意,造成更多音樂人離開觀塘,「當時這班音樂人正面對加租的問題打算離場,不在觀塘租用地方,所以才會有在海濱撥出場地給予他們作表演的構思,但其後因為是非政府機構營運,私人機構難以用便宜租金租出,租金昂貴導致少人租用,令表演者拒之於外,我認為這樣是違背了原意,所以我認為發現號的場地應由政府規管,也要進一步支援年輕新晉的表演工作者。」
除了數年前政府提出的共享青年空間外,政府現行並沒有直接的場地提供予音樂人作工作室,顏汶羽曾對政府反映,希望政府能改建旗下的工廈和產業租給音樂人,「我曾向政府反映應支援年輕人的音樂夢,提出可參考PMQ、美荷樓的概念,以優惠的租金租給音樂人,也應該提供表演場地給他們,但可惜政府最後並沒有接納。」他續道,九龍東也有合適的工廈供政府改建給音樂人,「以往我曾向政府提出過九龍灣房委會有兩棟工業大廈,如業安工廠大廈,我認為這個位置既近地鐵站,又是政府物業,十分合適改建給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