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美聯儲又祭出一系列救市的「大絕招」,宣佈「無限量寬」,由原本購買7,000億美元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增至沒有上限。美股及港股近日隨着美國的抗疫指揮棒大上大落,如港股前日大跌1,108點,昨日則大升967點,完全無規律可尋。其實,即使短期股市有所反彈,但只要三大問題未解決,股市的回升只是「鏡花水月」。
疫情何時能夠控制住?
首先是全球的疫情何時能夠控制住,這是今次金融危機的最核心問題;其次是美國的經濟停擺,會否爆發嚴重的失業潮;最後是無限量寬壓抑了美息與美匯,隨之而來的便會出現「滯脹」,將美國經濟帶往「深淵」。
美國今次應對疫情,暴露了行政效率緩慢、政黨角力、在經濟和疫情之間取捨等問題,加上警惕意識不足的民眾,都成了擋在美國疫情防控面前的「大山」。有疾控專家推演,武漢在封城兩個多月後,將於4月8日起正式解封,而全球多國同樣採用有關措施,故預計全球疫情有望再經兩個多月後受控。投行高盛認為,美國經濟遇到的問題不只是疫情,而是過去十多年環球低息環境,令市場槓桿上升速度太快,另外,還面臨高負債率、資產貶值、企業盈利大跌、債券降級、貿易戰等一齊出現,令去槓桿過程一下子跳到資產恐慌拋售,牽連甚廣。
經濟停擺憂爆失業潮
在美國封城的打擊下,高盛料美國次季經濟將收縮24%。另外,大摩近日也調低美國第二季經濟預測,指疫情會使第二季GDP下降30%。在經濟大幅衰退、企業賺不到盈利的環境下,即使美國將息口降至零,並採取無限量寬「放水」,也無助股市翻身。
在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看來,無限量寬下,美股仍未見大幅反彈,主要是市場更擔心,疫情令經濟停擺,會否爆發嚴重失業潮。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同樣指出,聯儲局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但救不了即將衰退的經濟,因為消費者會在疫情下削減消費,生產者因疫情而停工,企業也無法正常生產,與此同時,還要面臨未來消費萎縮所帶來的訂單急劇減少。
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將面臨破產風險,連帶引發高失業率的問題。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近日稱,美國次季GDP將史無前例地大減50%,失業率可能急升至30%,預計失業人數會由疫情前的約30萬人水平,大幅增加至230萬人,嚴重影響救市成效。
無限量寬推出後,美國下一步還有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大招,包括以「直升機撒錢」計劃,直接發消費券,外電指每戶派3,000美元。此外,也不排除聯儲局下一步宣佈直接購買股市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大型藍籌股或可投資級別債券的可能性。
無限量寬種「滯脹」惡果
不過,資本管理公司Quadratic認為,無限量寬雖加大了市場流動性,但也可能觸發「滯脹」,即經濟下行但通脹率仍上升。回顧2007年聯儲局首次緊急減息後,美股要到2009年才告跌定,美國進入史上息口最底的6、7年,相信今次的情況也會類似。惟問題是,今次美國掀起了貿易戰,使全球廉價供應鏈斷裂,物價可能在疫情後大幅飆升,使美國在過去十年沒出現的「滯脹」,會在今次出現,屆時聯儲局便要不斷加息應對。回顧由石油危機引發美國的輸入性通脹,聯儲局在1981年時要加息至20厘抑止,令市場出現危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