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抗擊新冠肺炎】「港產」新冠疫苗 七月臨床試驗

2020-04-10
■ 陳鴻霖(左三)與其團隊正研究新冠肺炎疫苗。 港大圖片■ 陳鴻霖(左三)與其團隊正研究新冠肺炎疫苗。 港大圖片

港大研發正進行動物測試 期望18個月內推出市場

新冠肺炎感染及死亡人數持續增加,世界各地均致力尋求防疫抗疫方法,疫苗研發被視為當中關鍵,而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也正全力埋首相關工作。領導研發的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鴻霖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訪問時透露,團隊已開始進行動物實驗,預計在兩個月內完成,並在7月展開臨床試驗,期望於18個月內完成推出疫苗,「最理想當然希望百分百(預防),至少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減輕感染後的嚴重程度,例如止於發燒,避免惡化至肺炎程度。」■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根據世衛資料,截至4月4日,全球共有62種正在研發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其中內地正在武漢進行志願者接種一期臨床試驗,而港大則是香港唯一加入新冠疫苗行列的研發團隊。除陳鴻霖外,團隊成員尚有微生物學系教授陳志偉、首席創新總管何亦武和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

陳鴻霖表示,團隊2月初已針對新冠病毒做出了疫苗種子,「目前正進行動物實驗,待確認疫苗有效及安全後,就會申請臨床試驗批准,若情況順利可望於7月展開臨床實驗。」他介紹說,動物實驗一般需要找多於一間機構進行,是次香港與內地均會進行,預計在未來一兩個月內陸續有結果,其後會呈交有關機構審批。

被問到選用何種動物模型,陳鴻霖坦言人類對新冠病毒認知不多,「一開始大家都不確認什麼動物適合,直至最近袁國勇教授發現倉鼠比較好。」袁國勇早前成功建立及發現全球首個用以研究新冠肺炎病毒的金黃敘利亞小倉鼠實驗模型,疫苗的動物實驗亦會以它進行,「先為動物打我們的疫苗,再嘗試以病毒感染,觀察其保護能力。」

港大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年於流感病毒研究方面具厚實基礎。針對是次新冠肺炎,團隊利用無毒害流感病毒為載體,透過構建類冠狀病毒的表達抗原,製備了有關疫苗種子,可透過雞蛋或細胞工廠生產系統進行大量培育。最終製成的疫苗還可以噴鼻式操作,並可望具備多功能,能同時針對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

工廠同步準備生產

疫苗研發往往需時甚久,動輒以年計,陳鴻霖預計團隊可以於12個至18個月完成工作,「當動物實驗做完,政府批准做臨床,一期試驗普遍比較短,毋需太長時間,亦毋需做太多人,應該一兩個月可以做完。」

他並透露,團隊目前跟廈門大學及多所藥廠合作,大家一直都在「多條腿走路」,例如工廠的生產條件準備正同步進行,只要確認疫苗通過相關品質程序,將可立刻投產。

至於疫苗的最終成效,陳鴻霖說,雖然動物測試尚未完成,但初步相信具最低限度的保護作用,「只是未確定能保護到什麼程度,這些真的要待臨床測試後才有答案。」

未完美也可防惡化

他坦言,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做出可百分百預防的疫苗,但即使有些疫苗未能達到,對民眾健康仍有一定價值,及為抗疫提供多一個選項,例如卡介苗(BCG),雖然不能百分百預防癆菌感染,但包括香港及內地等多個地方都會選擇大規劃甚至全民接種,「即使最終做唔到完美,差少少都可以用;例如感染後亦只到發燒程度為止,而不至於惡化至肺炎,那其實已很OK,有助爭取更多時間完善研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