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抗擊新冠肺炎】新冠如「忍者」 慎防第三波

2020-04-12
■ 昨日是復活節長假第二日,大批身處「疫境」中的市民聚集在西營盤海濱「鬆一鬆」。專家擔憂,復活節長假後,疫情或會反彈。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昨日是復活節長假第二日,大批身處「疫境」中的市民聚集在西營盤海濱「鬆一鬆」。專家擔憂,復活節長假後,疫情或會反彈。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確診達千宗 破壞難察覺 毒量為沙士3.2倍

香港昨日再有11人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令確診宗數達1,000宗大關。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發佈研究結果指,新型冠狀病毒能在人體肺部製造的病毒量是沙士的3.2倍,減低先天免疫系統的反應,令即使無病徵者也可能帶大量病毒,就如「忍者」一般,或在社區造成大型傳播。他認為,單靠隔離病人、接觸者不足以完全消滅病毒傳播,建議政府應增加測試,及早找出隱形患者。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亦提醒,特區政府必須預早制定有效措施,嚴防社會逐漸恢復正常運作後會出現第三輪爆發。■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在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佈的11宗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中,是本港確診個案連續第三日維持在10餘宗,較早前單日新增超過60宗大幅下降,其中僅一名新確診者屬酒吧群組的女患者屬本地個案。

袁國勇:九成患者無抗體

不過,翻查衛生防護中心截至前日資料,在本港的990宗新冠肺炎個案中,除58%即574宗屬輸入個案外,另244宗為本地個案,其餘為可能本地個案;在本地個案中,175宗屬本地確診者密切接觸人士,其他則包括不明源頭感染者,但一些受感染人士既無病徵,亦非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不會進行病毒檢測,這些隱形帶病毒者仍會在社區傳播病毒。

袁國勇聯同瑪麗醫院等專家昨日公佈一項最新研究,研究團隊利用由6名病人捐出的肺組織,建立全球首個人體外肺組織感染模型,並進行感染實驗,比對新冠病毒與沙士病毒在人體肺內的感染情況。研究發現,兩種病毒都會不斷在肺組織中繁殖,其中新冠病毒能在48小時內繁殖10倍的病毒,數量是沙士病毒的3.2倍。

他續說,研究分析兩種病毒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時發現,新冠病毒雖然在48小時內快速繁殖,但受感染者的身體卻未能發現。研究結果解釋了為何會出現大批沒有任何病徵的隱形患者,並形容新冠病毒就如「忍者」一樣,「它在破壞,但你都不太察覺,你完全沒有干擾素的分泌。」

研究結果反映,無病徵者也有可能帶大量病毒,在社區造成大型傳播,而透過發燒徵狀找出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以截斷傳播鏈的做法,並不足以阻截新冠病毒的傳播,加上即使是在疫情較嚴重地區,現亦只有3%至10%人對新冠病毒有抗體,故市民不應因為近日「第二波」疫情回落、新增個案減少而鬆懈,「九成人沒有抗體,就算全社會停止運作,都不能阻止病毒重來!」

日測三千人未足夠須提升

夏季即將來臨,病毒在炎熱天氣下一般較難傳播,但新冠肺炎傳染性高,疫苗最快亦要明年才能面世,袁國勇估計疫情今年7月前都難以完結。由於香港現時每日只能處理約3,000個樣本的病毒檢測,數量不足夠,他建議政府想辦法提升病毒檢測量,最理想是可以在市民復工、學生復課前,先為他們進行病毒檢測,確保沒有受到感染,及保障醫療系統不會「爆煲」。並呼籲市民在天氣最炎熱的7月至9月亦要繼續做好防感染措施,外出用膳時應與人保持距離。

梁子超:復活假後憂反彈

梁子超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則表示,政府上月19日起要求所有抵港人士接受為期14日隔離檢疫,大部分身處海外港人都已回港,並陸續過了病毒潛伏期,本港疫情第二波爆發有望結束。不過,本地的傳播鏈仍未被截斷,且本地群組大部分涉及飲宴、酒吧及卡拉OK等跨家庭聚會,加上香港居住環境擠迫,市民在家中又不會戴口罩,有人染疫後很大可能傳染家人,更擔心一連數天復活節假期有較多市民外出,隱形患者參與跨家庭聚會,或會令每日確診數字從低位反彈。

梁子超亦關注到本港的檢測能力,但理解政府不可能為全港市民檢測,但認為必須加強為一些醫院、院舍及紀律部隊人員等高危群組進行篩查,一旦當中有人出現病徵,應及早找出他們的密切接觸者,並為他們進行病毒檢測。

他並重申,現時要求從外地抵港人士在家居進行檢疫的安排有風險。政府雖要求入境人士抵港後立即檢測,但部分人可能較遲發病,檢測結果呈陰性亦不一定反映當事人未有染疫,他們在家中檢疫有機會令病毒經家人傳入社區,故再呼籲政府物色集中檢疫設施讓入境人士入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