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閉關這段日子,親友手機上談話,反而跟過去聚會時更多了份親切感。
平日聚會不離飲食,每次話題總是不離吃喝,點心怎樣,菜式如何,甲家店子比乙家好之類,不想冷場,大家嘻嘻哈哈為搞氣氛無話找話說了一大堆,飲過一頓茶,吃過一餐飯,事後才醒悟起想說的話沒有說出來,可是下回聚會,滿桌酒肉飄香,想問的話又忘記了。
可是沒見面的日子,手機單獨對談,有話想說即時就說,便比見面多了話題;Whatsapp的好處就是比電話來得方便,電話響了,工作中不想接時也得接,不比網上留言,一方閒時來問,另一方閒時來答,早覆遲覆雙方都不介意。
而且網上筆談有趣在還可以多從另一角度認識對方:平日口若懸河的,筆下忽然字字謹慎;平日沉默寡言的,筆下反而傾盡肺腑,從口中言,網中字結合來看,對那個朋友便了解得更深厚;除語言談吐之外,能夠兼看到朋友的文字是十分有趣的事。就是親人也一樣,相信做母親的看到兒子書面說一句「媽媽你好」,必然也會甜入心脾,尤其是我們這個民族,對父母愛在心裡,也不習慣開口說個「愛」字,借用文字就說出心聲了。
有個移民外國多年的表親,初時中文筆談不如英文流暢,防疫期間,網上互通音訊多了,三五七日之後,遣詞用句準確之餘,還看出個人風格。
也別擔心年輕人筆下網談多了,寫不出大文章,其實短句磨練有功,日久用字精簡,串出的大文章也有異彩。多看年輕人的博客,其中一天比一天進步的也不少。
不止年輕人,網上有個古稀網友,每天都發表兩千多字食經文字,坦言貼文不在乎成名和點擊率,主要令自己腦筋保持靈活,每日手打兩千字,等同雙腳短跑兩千步,笑說同屬四肢運動,比喻不錯,所以不要小覷手機電腦的文化貢獻,除了文化,還有無形心理治療功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