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獨家風景】用你的方式迷惑你

2020-04-30

呂書練

說到今日美國人的矛盾心理,我想起二十年前到美國進修的一點體會。

當時是有心人組織學習交流團,我跟一群媒體人先到紐約參觀包括《紐約時報》總部、CNBC電視台、當地社區電台、出席美國新聞界調查性報道年度會議等,並專門到波士頓一間據說是培養出多位荷里活知名幕後人員的影視製作中心學習數碼新聞學。

由於是私立和有知名度,學費並不便宜,但校園卻沒什麼特別,似沒什麼規劃,除了有一間天花板很高的大禮堂外,其他校舍和課室只是零散分佈,室內設施都很一般,甚至可說是簡陋,因為它畢竟是一間重視實踐的學校。

由於時間有限,每天上課的日程都安排得非常緊湊,通常是上午聽老師講解理論知識和分享以往經驗,下午就到戶外拍片,學習如何操作攝錄機、運用鏡頭、調光度和放大縮小等技術和技巧,晚上則集中看紀錄片。

看完之後,師生一起分享觀感,老師針對性地講解拍攝手法和呈現效果等,收穫甚大。由於兩位指導老師分別來自英國BBC和美國CBS,播放的也主要是這兩家電視台的新聞專題節目和紀錄片,分別代表英美兩種不同的拍攝風格。

整體感覺上,美式紀錄片好看多了──在傳遞重要信息的同時,很注重娛樂性(Entertaining),製作者希望觀眾在看節目時心情不至於太沉重,否則很難看下去,所以,很重視對原始素材的剪輯拼接、對受訪內容的重組,並在適當時透過加插背景音樂、畫面,再配以旁白等,增強氣氛和感染力,令觀眾投入其中。

相對而言,英式風格則嚴肅多了,在製作上雖然認真、細緻,但欠缺創造性或想像力,自然不夠「好看」,受眾不多,影響力當然也小了。

雖然如此,至今,歐洲有些人仍然看不起美國人,視他們為暴發戶,認為他們待人粗魯,做事粗糙,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的「最佳電影」結果常常不一樣。卻無可否認,美國人在市場觸覺和捕捉人心方面,有自己一套理論和心得,相當懂得「語言藝術」──擅於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說服你,甚至迷惑你。

這對初次接觸或了解不深的人來說,會很有效,但久而久之,當你摸透了它的套路,也就不難應對了。所以,美國政界有人埋怨:當初教中國太多了。乃至今日居然有議員提出,以後只讓中國留學生學習政治、文學等文科,不該讓他們修讀科技學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