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愉韻度曲】科舉考試與唐楷

2020-05-12
■楷書李白《將進酒》橫幅。作者供圖■楷書李白《將進酒》橫幅。作者供圖

梁君度

時見網上有網友叫書法家展示一下楷書以證明自己懂書法。在這些網友心目中,必須會寫楷書方能稱得上書法家。事實上,很多書法家認為楷書藝術性不高而不寫楷書,歷代書法家不寫楷書也多的是,不是他們不會寫,只是不寫而已。我們從未見過王羲之的篆書和隸書,但誰敢說王羲之不會寫篆書?不會寫隸書?他不寫,不代表他不會!

話又說回來了,為什麼大家總是認為楷書是書法的代表書種呢?這和歷代實行的科舉考試有莫大關係。

一般認為,科舉制度起始於隋,盛於唐,束於清。古時候皇帝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自己報名參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於是一般人讀書便有機會當官,對出身寒門的草根階層,這無疑是極好的出人頭地機會。於是有元代高明在《琵琶記》中說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科舉考試共分為四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筆試是最重要的,考官甚至皇上除了看考生的學識,還要看考生的書法。考試答題當然用楷書書寫,一是看得明白,二是試卷也整潔。書法好,考官會加分,楷書自然而然便成了重要的考試內容了。正因為如此,當年才有龔自珍因楷法不合格而不入翰林的遺憾。他曾著書描述清代科舉重書法的細節:「凡貢試中禮部試及殿試。殿試皇帝親策之,既試......前三人賜進士及第。先殿試旬日為複試,遴楷法如之。殿試後五日、或六日、七日為朝考,遴楷法如之。三試皆高列,乃授翰林院官。」足見楷書在科舉考試中有多重要!現在翻查清代人的考卷,全是工工整整的小楷,若是叫現在書法家協會的會員去考,很多人都會考不上。那時形成一種專門應考的小楷,叫館閣體,一千多年來,考試除了考你學問,就是要考你楷書書法,這致使今時今日,楷書在人們心目中有一種特殊地位。

清末的康有為極力鼓吹碑學,要為「尊碑」而去打倒「唐楷」。可笑的是他雖然極力貶低唐楷,但到了科舉考試,他也不敢說唐楷不行,始終改變不了因科舉考試楷法而造成的時人取法唐碑的歷史和現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