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大地遊走】中國四大河流行︰黑龍江篇瀋陽之三

2020-05-13

周齡齡

遼寧省省會瀋陽是個英雄地,「八女投江」八位女英雄,與數百日軍獨戰五晝夜的楊靖宇將軍等,他們忠肝義膽,義薄雲天,令人肅然起敬,銘感長存。

今天我在瀋陽要拜會的也是一位英雄好漢--對中華民族作出劃時代奉獻的英雄--張學良將軍。

位於瀋陽的張氏帥府(建於1914年),就是張學良將軍及其父親張作霖的官邸及私宅。帥府裡包括有大、小青樓,三進四合院,趙四小姐樓及邊業銀行大樓(張家的私人銀行)等建築物。這些建築物氣勢恢宏,鬼斧神工,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那舉目皆是、精雕細琢的裝飾藝術,讓參觀者身心均沐浴在優雅的藝術海洋,及清末民初的歷史氛圍中。隨着腳步踏進大青樓,張學良將軍生平歷史展覽展現着他鮮活的生活片段,訴說着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讓我對這位英雄好漢更添由衷敬佩!

每個人的生命都曾有抉擇,而張學良將軍一生最重要的兩個抉擇,為的不是自己的榮辱得失,而是為中華民族的面貌和命運譜寫出雄壯完美的樂章。那是1928年,張學良將軍的第一個抉擇:當年6月,駐守東北三省的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學良之父),因一直堅拒日本勢力進侵東北而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選擇繼承父親遺志,他說:「中國領土獨立尊嚴至為重要。因此,我放棄當東北王,我宣佈東北地區服從國民政府領導。」

您可知道,張學良這個抉擇對百年來多災多難的中國有多難能可貴嗎?他的歸附標誌歷時十多年的軍閥內戰正式結束,中國終於可以暫離戰爭,重啟建設;他的「易幟歸順」,為國家統一大業作出了卓絕貢獻。

1936年12月,張學良將軍的第二個抉擇:他發動的「西安事變」,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不斷對華發動侵略,國民政府則堅持採取「先安內,後攘外」(先滅共產黨,後打日本人)政策,引起眾多軍民不滿。當時在西安負責圍攻共產黨的張學良將軍,多次向蔣介石委員長哭諫:「東北失陷於日軍之手,華北,以至全國危在旦夕;懇求您停止國共內戰,一致抗日。我自歸順國民政府以來對您忠心耿耿,現面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我對此事定要據理力爭。」蔣介石斷然拒絕:「現在你拿槍把我打死,我也不會停止剿共。」

蔣介石的決絕讓張學良徹底絕望,1936年12月,蔣介石親到西安督師圍共,張學良將軍以「兵諫」迫使蔣介石同意:停止內戰,全國一致共同抗日。中國不用亡國,中華民族不會成為亡國奴,張學良將軍居功至偉!

張學良將軍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換來的是他失去了自主自由的生活;1936年-1990年(36歲-90歲 ),他被蔣介石軟禁了。

人生精壯旺盛之年,他成了籠中之鳥;至他重獲自由之日,他已是垂老體衰的長者。

「不自由,毋寧死!」--不自由,生不如死!張學良將軍重獲自由之日,他仰天慨嘯,義無反顧地說:「我沒有做錯,我為了救中國!」為了中國,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尊嚴,張學良將軍奉獻了他大半生的自由和自尊,他對國家民族的愛「驚天地,泣鬼神」,他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走出瀋陽的張氏帥府,仰望着張學良將軍的銅塑像,我對他低聲傾訴:「您的捨己奉獻,讓中國能屹立在世界東方,像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您是我的好榜樣,我永遠感激您,永遠敬重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