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縱橫大灣區 > 正文

盼兩地健康碼互認早出爐

2020-06-13
■ 廣州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主任林惠斌現場建言。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廣州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主任林惠斌現場建言。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在當天的座談會上,盡快解決防疫跨境隔離、推動健康碼互認,成為港青反應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對於港府有望日內推出港版健康碼,並與廣東實現互認,港青表示歡迎,同時,期待粵港互認的健康碼,申請人群擴至在大灣區創業的港青。因他們多屬於初創,處於拓展業務的關鍵期,亦是資金鏈最脆弱的創業團隊,無法正常上班影響至大。

在粵港兩地同時有業務的香港設計師陳賢翰,近半年來一直在香港,無法過關前往廣州,公司業務減少一半以上。得知初期申請港版健康碼往返粵港的群體極有可能僅面向在內地設廠的港商、跨境司機以及醫療服務的人群,陳賢翰有點失望。

「我覺得在內地開公司、上班的人群都應該在範圍之內,要不然真的很慘,特別是像我們這種在大灣區創業的港青來說,影響尤其大。」

廣州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主任林惠斌,由於跨境隔離措施,年後一直沒能回香港。由於與港澳青年有着廣泛的聯繫,他對灣區青年對能夠順利通關的期盼尤其強烈。

「我希望創業港青也能夠納入申請範圍,為什麼港商可以,大老闆可以,我們這些初創港青『小老闆』不行?我們也應該能夠流動起來。」

冀政府補貼核檢費用

對於檢驗費,林惠斌認為對很多人來說負擔太大。他指,澳門做檢測只要幾百元澳幣,內地更便宜,而香港卻要兩三千元港幣。

「我希望價格能夠降低一些,或者政府能夠補貼一些檢測費。特別是年輕人,一次兩三千元已經是很大費用,更不用說多次往返兩地了。」林惠斌說。

同在廣州創業及經營港澳青年雙創基地的港青吳嘉惠同樣較為失望,直言「對於我們公司完全沒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