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彥 火
今年是「人民詩人」、我們敬愛的詩人──艾青誕生110周年誕辰,中國詩歌學會策辦了「我們一起『雲上』憶艾青」系列紀念活動,並要求我提供一段視頻。
我第一次見到艾青是在1978年夏天。那年內地剛開放,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廖承志邀請了一批香港出版界代表團訪問內地,我是成員之一。
第一站是首都北京,其中由官方安排的活動之一,是讓「文革」被批判復出的文藝家與我們會面,畫家有李可染、黃永玉、華君武等等;作家、詩人有姚雪垠、賀敬之、臧克家等等。
我與香港去的詩人何達,滿以為在這個場合可以見到心儀的詩人艾青,結果艾青沒有出現。
持之前聶華苓所給的地址,我與何達在北京民族飯店僱了一輛車子,決定私訪艾青,車子穿街插巷地兜了好一會,終於在一條狹窄的胡同找到門牌。
原來艾青與高瑛剛從新疆北大荒的石河子返北京,還未正式平反,到了翌年艾青才正式恢復榮譽和享有政治地位。那個時候,艾青、高瑛因「撥亂反正」剛恢復自由身,臉膛仍流溢着新疆的陽光,紅彤彤的,加上他們的熱情可掬,令人一見如故。
其景象今天憶起,仍歷歷在目。記得那次見面,艾青問我最喜歡他哪一首詩,我說了兩首詩名,一是《我愛這土地》,一是《時代》,後來艾青也特別謄抄了《我愛這土地》舊詩給我做紀念。這首詩寫於1938年,是艾青的成名作,表達了艾青對歷經磨難的祖國的深沉感情。每一趟我讀到「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都會掉眼淚。
1980年剛巧艾青70歲,他特地寫一幀條幅給我:「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
年輕的艾青懷着滿腔熱血的激情,追求光明、進步,嚮往革命,寫下長詩《向太陽》,謳歌「一切把人類從苦難裏拯救出來的人物」。詩寫道:「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
這幾句詩關鍵詞是「太陽向我滾來」,「滾」字是詩眼,展現讀者面前的是恢宏的畫面,氣勢磅礴。
前面幾句,都是為「太陽向我滾來」做伏筆。暗喻「太陽」是從歷史的遠處滾來,不管這漫長的歷史多麼黑暗,又多麼艱難,「太陽」以它不可阻擋的氣勢,光亮亮地滾來了。詩人用意很明白:歷史是不可阻擋的,光明的到來是必然的。
這是顛撲不滅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