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上均表示,支持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率先實施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近期中國在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規劃中均提及支持資本項目開放先行先試,外界關注在中美爭端加劇背景下人民幣可兌換進程會否加速。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指出,目前內地資本項目基本實現可兌換或部分可兌換,在企業和居民對外投資等方面仍保留資本項目管制,主要包括企業對外投資部分需要批准、內地居民不得對外負債,資本市場對外資開放亦未完全開放。這是決定資本流動的核心項目。
資本開放與金融危機相伴
但郭田勇認為,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幣可兌換並不是政策推動就能實現的。發展中國家經驗看,資本項目開放往往與金融危機相伴,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考驗一國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在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處於風險較高的階段,審慎推進、防範風險仍是重中之重。
郭田勇還認為,資本項目開放很難從試點到推廣,因為資本流動性遠高於一般貨物,一城開放,就等同於全國開放,這也是此前天津等地試點「投資直通車」等資本項目開放腰斬的主要原因。
風險把控人才培養須跟上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更偏向於一種宣言,即中國想向世界表態,我們的政策具有一貫性,並且願意進一步開放。從制度和市場建設角度,中國的資本項目可兌換仍存在諸多死角。對風險的把控、人才的培養等方面,中國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如何防範國際游資、熱錢利用中外利差,將人民幣變成中短期投機套利、對沖的平台,避免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等。
不過,財聯社採訪多位行業專家均認為,目前中國距離實現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且如今在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處於風險較高的階段,審慎推進、防範風險仍是重中之重。而進一步先試先行,可能將更多集中在程序的簡化優化上。
料程序上進行簡化和優化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也認為,目前所說的「進一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可能會在程序上進行簡化和優化,局部地區實現完全的自由可兌換的可能性不大。「實現完全的自由可兌換,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但這段路遠比多數人想像的時間更長。」趙慶明認為,對於大國來說,實現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原本就比一些小國更加審慎和漫長。而如今,中國全面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金融危機此起彼伏,也應該更加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