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凌晨3點,著名中國書畫大師陳佩秋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8歲。陳佩秋是美術界景仰的泰斗,在中國書畫、鑒定領域均有很高成就,亦被推崇為新中國成立後的海派新領袖,上海美術界的領軍人物。
陳佩秋1923年2月生,河南南陽人,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陳佩秋為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榮譽顧問、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西泠印社理事、上大美院兼職教授,曾獲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她的先生謝稚柳也是舉世聞名的大家,而陳佩秋也有自己獨特的成就。上海市美協主席鄭辛遙告訴記者,陳佩秋傳統繪畫功力深厚,早年力追宋元,山水花鳥書法兼善,她是上海中國畫院第一批聘任的畫師。1956年,她的工筆畫《天目山杜鵑》榮獲上海青年美展一等獎和全國青年展二等獎,讓她在33歲就躋身大師行列。在改革開放後,受到西方印象派繪畫影響,她的繪畫發生重大變化,她善於從西方藝術中汲取養分,將印象派色彩融入中國青綠山水之中,開創了獨特的個性鮮明的畫風。她的突然逝世,是上海美術界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畫壇上的重大損失。
曾捐贈作品做慈善
在後輩心目中,陳佩秋亦是公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上海中國畫院院長陳翔介紹,最令他們欽佩的是,陳佩秋的筆墨一直跟隨時代。她不僅善於從西方藝術中汲取養分,包括印象派繪畫、攝影,讓作品具有獨特的光影效果,但是中國畫的筆墨依然存在。他還特別提到,與陳佩秋相見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最難忘的是她特別願意誇獎年輕人。「有時候我們自己也知道自己的一些作品很不成熟,但陳佩秋總是善於發掘裏面的閃光點來表揚我們。」陳翔還沉痛地說,陳佩秋的離去太過突然,本來已經在醞釀,在陳佩秋百歲時開一系列畫展和研討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陳佩秋也是一名熱心公益慈善的人,對於滬上甚至國內的很多慈善拍賣都會欣然送上作品。就在今年年初,她還專門為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題詞。在近期全國抗擊新冠疫情的洪流中,她亦曾為醫護人員題詞,給白衣戰士送去祝福。陳佩秋的兒子謝定偉告訴記者,父母親生前都非常豁達,很多作品都已贈予友人或者捐贈給公共機構用於慈善事業,自己子女保留的並不多。母親的告別儀式時間和相關細節將與相關部門商議後再確定。上海市美協主席鄭辛遙還表示,將與慈善的家屬商議,在適當的時候由上海市美協和上海中國畫院共同舉行追思會。
文: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