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活化」歷史教學系列 】「AR中史教育平台」 課堂不再沉悶 「3D動畫」助你趣學歷史

2020-07-08
■Kenny(左)與Alex堅信STEM將成為中史學習新趨勢。■Kenny(左)與Alex堅信STEM將成為中史學習新趨勢。

香港新一代年輕人對國家民族歷史了解不多,導致與祖國感情疏離,如何能重塑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成為教育界重要課題。然而,當秦皇漢武,三國兩晉,隋唐盛世,兩宋繁華......中華五千年的文史瑰寶淪為被嫌沉悶的課堂教材時,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是否可以為偏向照本宣科的中史教學注入新鮮活水?

大家都在想方法吸引學生哥讀歷史,有初創教科公司投資百萬研發「AR中史教育平台」;亦有文化基金及教育協會合辦「建構中的歷史:Minecraft中國歷史創作比賽」,這些又能否突破固有思維空間,為「活化」歷史教學出一分綿力,讓涓涓細流匯成知識大海。

當初中中史新修訂課程大綱實施迫在眉睫,「填鴨式」的中史課堂教學又如何能塑造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有初創教科公司IOT Solution LTD投資百萬研發「AR中史教育平台」,兼顧學習趣味與教學成效, 扭轉歷史沉悶觀感之餘,亦令學生享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及有助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此套「AR中史教育平台」教材主要面向本地初中中史課堂,其中包括約50段短片,涵蓋秦、漢、唐、宋、元、明、清等7個朝代的重要歷史人物、事件、文物以及文化史。主要以AR(擴增實境)圖像及影片的方式呈現,只需用安裝了對應App的iPad掃描AR圖卡,即可播放相應動畫,隨後顯示相關資料介紹。公司行政總監梁偉健(Kenny)介紹道:「我們從每個朝代篩選出了部分重點內容,特別是一些難以用語言敘述的事件,將其運用動畫的方式來表達。例如不同朝代的版圖對比動態圖,不同朝代皇帝的治國手法或功績等,都可以令學生即時操作比較,也有如萬里長城的360度實景短片,配合旁白敘述。」

有趣的是,若將某些AR圖卡共同掃描,就會見到與兩者相關的歷史事件3D動畫,如掃描秦始皇和荊軻兩幅圖卡,就會看到「荊軻刺秦王」的3D動畫,「項莊舞劍」、「虎門銷煙」等故事亦以此方式呈現。

「秦始皇是唯一着黑色龍袍的皇帝,雖然動畫展示荊軻是在秦王身旁圖窮匕現,但實際上,荊軻根本未去到秦王身邊就已被斬殺......」Kenny娓娓道來,AR中史教育平台對歷史考證格外嚴謹,有些為動畫效果而做出的些許改動,將於出售這套教材時告知校方,在課堂上要向學生特別解釋,以免誤導。

初中中史科每周約兩堂,每堂35至40分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動畫視覺效果與教學成效,是教師所要面對的挑戰。AR中史教育平台也考慮到這一點,預設實時課堂提問系統及Q&A練習題庫,即時測試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亦可自訂題目以配合教學需要,並於教師版系統中查看學生的答案及正確率。他們亦準備了超過100頁的教師使用手冊,對每一個操作步驟皆有清晰指引,方便教師快速上手。

逾80間本地中學採用

致力於IT與STEAM教育創業的Kenny原來中學時修讀文科,對沉悶的中史教學與背誦記憶猶新,因此更希望以己之長改變現狀。「AR中史教育平台」的構思誕生於兩年前,歷時一年完成設計與開發工作,Kenny坦言投資百萬研發平台是一種「賭博」,但並非無的放矢,因公司往年已參與舉辦過全港學界電動車程式賽及全港中、小學生機械人挑戰賽,「我們與學校連結密切,由此可以搶先一步知道學校的需要。」教材由去年完成至今,已獲得超過80間本地中學及幾間澳門中學採用,大灣區亦有一些學校對產品極有興趣,只是因疫情所限,未能繼續洽談跟進。「我們在廣州、佛山的學校見到,當地學校硬件設備很完善,而我們的中史教育平台可以使他們的教學軟件更為充實。」另外,兩人亦考慮將教材推廣至本地小學,或會因應小學通識課程需要轉為「斬件」形式出售,並相應降低售價。

「教育局一直希望有多一些生動的新教材,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相信AR中史教育平台是切合現實需要的產品,未來會成為中史教學的主要輔助教材。」對於未來,Kenny與技術總監李偉康(Alex)堅信STEM將成為中史學習新趨勢。今年9月開始,初中中史新修訂課程大綱加入了文化史內容,如唐代婦女的服飾打扮、社交娛樂、婚姻與地位等,該公司亦正設計有關內容及短片專輯加入平台之內,不斷更新豐富內容。

STEM撥款未惠及中史科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STEM教育,教育局早於2016年向每間小學撥款10萬元推行STEM教育,2017年再向每間中學撥款20萬元。不少學校用政府撥款購置新技術設備,或者聘請校外導師開設工作坊、協助設計課程等。但根據去年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的調查顯示,約六成的受訪教師認為教育局對STEM教育沒有長遠規劃及清晰指引,亦未能提供足夠的專業支援。這筆STEM撥款,多門學科需要瓜分使用,中史科更難分得一杯羹,這從市面鮮見與STEM相關或可配合iPad使用的教材的狀況中可見一斑。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主席、中史科教師梁延敬稱,現時中史課堂教學仍以傳統方式為主,輔以播放教科書出版社製作的動畫或電影片段,較為陳舊。當現今學生的「科技玩具」愈來愈豐富,這種單方面的「輸出」並不足以引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難以令教師及時收到反饋。他強調「歷史觀」的塑造,特別是對於古代史的學習,思維投入時代背景尤為重要,「當古代史融入AR與VR科技,使學生更易置身於歷史場面,也塑造了一個構想的空間。當看完平台內容再回答相關問題,知識的確更容易入腦,效果比傳統抄筆記寫工作紙要好。」

談及初中中史新修訂課程大綱加入了文化史內容,他頗感無奈,坦言過去的歷史課時已不足夠,新大綱增加的內容確使課程更為多元化,卻令本已需苦追的課程更為緊迫,又會放多少心思和時間用以建立課堂趣味呢?且現時中史「專科專教」尚未實現,很多教師為非歷史系出身的兼教,最穩妥的教學方式當為照書而讀的「填鴨式」。由此希望,未來將有更多的STEM元素融入歷史教學之中,「活化」之餘,亦為學生與教師釋放更多的自由空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