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與教聯會主辦教育高峰論壇 局長校長學者辦學團體分享心得
由香港文匯報和香港教聯會合辦的「香港教育高峰論壇-香港國安法與《國歌條例》在學校教學中的落實」,前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圓滿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等為活動主禮並致辭(相關內容昨日已見報)。
而在高峰論壇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聯同多名大學學者、中小學教育專家及辦學團體代表擔任主講者分享心得。他們都強調,香港教育界於落實國安法及國歌法教育前責無旁貸,並分別從教學內容有機整合、教師培訓與教材、學校架構及人手資源配套、教學理念、推廣策略、經驗分享等角度,為有效推動相關教育工作提供真知灼見。■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余韻、于錦言、子京
楊潤雄學生理解「一國」 教學事半功倍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姬文風、余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論壇上表示,作為中國人,理應認識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而每個香港人亦應支持國安教育及其背後精神。在教育層面,他強調需要將憲法、基本法、國歌、國旗、國安法等進行有機結合,才能起到最大效益;而學生若能理解「一國」的重要性,往後的教學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楊潤雄表示,在國安相關教育上,教育局方正尋求相關政策局及不同範疇專家的意見,並會與教育界磋商及考慮實際情況,以期盡快就學校管理和學習活動各方面提供更詳細指引,以及多元化的措施支援。
就教界有意見擔心資源不足,楊潤雄指,過去十年來學校及教師確已增加不少工作,對教育同工的關注表示理解,局方亦已在不同場合反映教界意見,盡力爭取立法會通過撥款,但他同時強調,即使在僅有資源下,重要工作還是要分清先後,應當去做。
國安教育與課程有機結合
他又坦言,學校課堂時間有限,因此不論是國歌法或國安法教育,均傾向跟現行學校課程及活動作有機結合,情況有如目前有關憲法和基本法的學習內容,已蘊含於中小學各學科之內,「會整體去做,而不是再考慮抽幾多個鐘(課時)出來要學生去學」,如何利用現有時間與資源,去做到最大效果,會是局方的研究重點。
楊潤雄續說,教學資源和教材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好「內化」,自己亦要認識並支持國安和國歌教育中的精神,必先由「心」出發,才能教好學生。
他又認為,不論是國歌、國旗還是國安教育,歸根究柢在於學生是否具備國家觀念,「假如幫到學生建立起國家觀念、國民身份認同,能夠理解『一國兩制』下『一國』的重要性,之後的國安教育、國歌教育就能事半功倍。」
黃錦良黑暴禍害港青 源於國教缺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子京)過去一年,香港各界均受黑暴影響,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指出,就連以往平靜的學校亦被牽涉其中,青少年既是參與者但也是受害者,其根本原因在於法治觀念及國民教育的缺失,故教育界是時候在這些方面多做工作。
倡教學按年級分階進行
黃錦良認為,教育工作者對此責無旁貸,而香港國安法與《國歌條例》的推行,有助強化巿民的國家概念,有必要將相關元素引入校園,引導學生愛國守法。他建議教學可按年級分階段進行,小學以引導為主,利用互動教材讓他們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初中則可在中史、歷史以至地理科目加入有關元素,讓學生更容易對國家安全建立客觀正確的認知,明白香港作為特區在保護國家安全的應有責任。
他指學校亦應加強資源,幫助教師更好掌握國安法的精神、正確解讀法律,教師可與學者共同編寫教材,供學校參考使用。他希望教育局應設立基本要求,訂明學校在所有重要及特別場合都要升國旗及奏唱國歌,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
擬出小冊子助前線師
黃錦良又透露,教聯會正準備推出小冊子,就國安教育提供「問與答」的資料,預計在一兩星期內出版,供前線教師參考。
黃錦良相信,香港國安法與《國歌條例》的實施生效,能讓學生重回平靜的環境中學習,並呼籲教育界攜手合作為培育對國家有認同感、對民族有擔當、對社會有貢獻的下一代。
李子建國安範圍廣泛 教局應予指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子京)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講座教授李子建在論壇上,就香港國安法與《國歌條例》在教學中落實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他認為國家安全的範圍廣泛、內容複雜,教育局應給予清晰指引,讓教育界掌握課程的範圍、內容及教學的彈性;而國安教育不止於法治教育,亦要內化成德育教育。
李子建指現階段關於如何落實國安教育充斥大量資訊,各校的起步及進度存有差異,學校需與校董會、家教會等持份者溝通交流外,亦應按校本情況採用循序漸進、多元教育的模式開展教學,協助學生認識自己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他認為局方雖有訂明要更新及加強課程,但校方亦要視乎課程的空間、課程定位以至時間安排進行調整,而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及學習進度,故應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作考量。
全人教育結合校本元素
此外,他又提到國家安全的範圍廣泛、內容複雜,教育局應給予清晰指引,讓教育界掌握課程的範圍、內容及教學的彈性,而且教育應從全人教育出發,再結合校本元素,並加入生命教育 「知、情、意、行」的概念,教導同學們要遵守法律之餘,亦能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最後,他強調教育界必須同心同德,因為要成功落實相關教學,就要有專業齊心的團隊,而課程革新就需要專責課程的老師,所以政府應與學校多溝通,前者提供專門的訓練,而學校、教師之間必須建立互信關係,才能有效開展教學。
招祥麒增督導育師資 教材與時並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錦言)香港國安法和《國歌條例》的實施是首次在法律層面要求學校就特定範疇開展教育,香港教育界普遍關注如何具體推動相關的教育工作。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副主席招祥麒認為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包括應加強學校高層監督教學質素的責任、為教師提供培訓及處理教材問題。
招祥麒表示,推動香港國安法和《國歌條例》的教育工作,第一個問題是「責任」:教育局目前的計劃是將香港國安法的內容融入中史、歷史及通識科中,在學生學習該科知識時,順帶教育學生國安法和國歌的內容,但這種方式缺乏針對性,學生真正能學習到的香港國安法知識內容較少。
倡校長監督國安教育推行
他並留意到目前通識科的政治內容偏多,教學彈性太大,通識教材又有欠專業,「有些老師教授通識科時缺乏承擔,選取片面的資料誤導學生。」由於香港國安法及《國歌條例》的教育應該以跨學科進行,聚焦在國安法上,由學校領導推行評估,至少應由副校長統籌,校長進行監督,確保國安教育能在學校正確地推行。
第二個要關注的問題是「師資」。招祥麒指出,教育局就前線教師關於國安法的培訓,只有不定時的幾個小時,學習時間太短且缺乏系統性支援。招祥麒強調,「現代中國是一本難讀的書,大學老師都不一定能完全讀懂。」他促請教育局加強對教師的系統培訓,確保教師隊伍真的能讀懂中國國情。
審視教材立場免誤導學生
第三個問題是「教材」。招祥麒表示,國情教育要兼顧基本的宏觀資訊及介紹國家的最新發展,後者的資料更新速度非常快,前線教師備課時往往難以掌握最新資訊,而且教師自訂教材時亦會將報紙作為教材,卻忘記審視報章的政治立場,誤導了學生。他認為教育局需改善現時教育網頁的資料,一些資料已過時,一些則缺乏趣味性及時效性。
招祥麒並建議教育局可與專家商討,將正確的升旗禮儀拍成教學短片再發放給學校作教材,並由法律界代表、教師、校長組成委員會共同商議具體措施,選取合適的教材提供給學校。
張勇邦打通學科隔閡 多元認識祖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錦言)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指出,小學是推廣香港國安法教育的關鍵,公營學校更是責無旁貸,教育界應思考如何落實、做好相關工作。他又提到過去一年的黑暴風波下,小學的氣氛仍能和諧穩定,就算再惡劣的環境,小學都堅持升旗;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暴徒阻路示威,學校以專車接送學生前往高鐵站到內地考察,以推動香港與內地的姊妹學校交流。
就教育局早前發出關於在學校推行國安教育的通告,張勇邦認為這樣對學校落實措施有所幫助,他更認為學校應設立專責職位,由學校中層擔任,負責國安教育及升旗禮,該職位可以直接向校長負責。
嘆攬炒派拉布阻推議案
不過,他感嘆,去年9月理應落實理順小學校長、副校長薪級及中層人員的架構事宜,但由於攬炒派拉布,導致很多議案無法通過,「迫在眉睫的是,9月如何有效落實上述事宜,現在尚不清楚本星期後,本屆立法會是否能通過;如無法通過,下一次議案需要重新再來。」面對這樣的立法會,令他心痛。
他又關注到中小學教師的薪酬待遇尚有差距,若要進一步推動國民教育,工作量增加,只怕會影響小學界別的整體士氣。
他坦言就算校長希望承擔起國民教育的工作,但始終要面對是否有教師願意入職、受訓,以擔當相關工作。
談到學校該如何具體及有效地推動國安法教育,張勇邦認為教育界應該打通學科隔閡,讓中英常識等科目結合起來,例如語文科教師可要求學生以中譯英或英文抒發自身對國家的情懷或參與升旗禮的感受,又或以《給習主席的一封信》為主題,以不同形式或方法,培養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及認同。
倡結合公益少年團推廣
此外,他建議教育局可以將公益少年團與國安教育結合,因公益少年團已擁有十多萬會員,參與的學校超過一千間,這樣推廣香港國安法教育將會很有效果。
李日誠制服團隊訓練 建立身份認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錦言)教育局表明會以「多重進路」方式支援學校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及國歌教育,當中包括要推廣學校的良好經驗,供其他學校借鏡。教育團體、香港路德會第一副會長李日誠表示,由其擔任校監的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規定,全校學生畢業前,均需加入至少兩年的制服團隊訓練,「學生對升旗儀式、站立、步操等有所了解,不需要用死板的模式進行國民教育」,他覺得這樣成效更佳。
論壇上,李日誠指現時有些學校的升旗儀式出現不少問題,包括升旗禮非常馬虎,一些重要場合並無升旗禮;有些學校只是將國旗作為背景板,並無儀式感可言;更有甚者,升旗時觀禮人士交頭接耳,毫無肅靜莊嚴的氛圍。
李日誠即場播放片段,分享香港路德會轄下學校的國歌教育相關經驗。他認為,未來要有效落實香港國安法教育,教育界需要長期和深入的工作,而且須及時適當回應社會思潮,而升旗禮以儀式感為切入點,幫同學建立對國民身份的認同。他指學校除在重要的節假日、畢業禮、開學禮、結業禮有升旗禮,每個星期一都要定時舉行升旗禮。
此外,學校每年的內地考察,需分科進行指導,避免變成一般旅遊。
他又推介由路德會老師撰寫的《生命教育》教材,該書有系統地總結國情知識;老師帶領學生了解時事或國情時,會發掘和介紹理性的社評,建立基於事實討論的風氣;學校沒有「連儂牆」卻有「關愛牆」,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及討論,反對仇恨。
將愛國思想植根孩子心中
此外,李日誠更談到自身唱國歌的經驗。他讀小二時,學校每日都有升旗典禮,雖然他在該校只讀了兩個月,但每次周會,學校都讓所有學生肅立唱國歌,之後司儀會讓全體同學向國旗敬禮,氣氛認真嚴肅,至今他仍對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只有從情感、經驗,讓孩子親身體會,才會真正了解國歌的莊嚴與內涵。」透過長期的教導,愛國愛港的思想會植根在孩子心中。
李日誠又留意到,學生很愛收集徽章及獎章,建議政府可以設計國旗區旗及國徽區徽的紀念品,令學生由衷的喜愛甚至收藏,而從心出發的熱忱,才能肯定自身的國民身份。
杏壇盼設機制監察成效
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
以往就憲法及基本法教育,教育局雖有提供教材,例如最近推出了「憲法和基本法海報資源套」,但學校最終有否教授、如何教授卻缺乏跟進,希望教育局可盡快落實監察機制,確保國安教育的成效。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於論壇表明不希望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但「碎片化」形式教學並不理想,教育局宜作出取捨,例如可在初中煞停通識,恢復經濟與公共事務科或公民教育科,以作平衡。
教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
會讓學生了解香港國安法指出的四大類罪行,並以修例事件發生以來的暴力事例,說明哪些行為令社會、甚至國安面臨危險。其次,校方會引導學生理解憲法及基本法的關係,從法理角度教導學生認清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屯門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關愛冰:
不少年輕人受黑暴事件影響,而「黃師」更是一大禍害,有人乘機向學生灌輸錯誤觀念,引導學生參與黑暴,故有必要落實香港國安法。此外,現時高中通識科的教學只有框架,內容毫無界限,局方應重新審視有關課程內容,確保專業。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
香港國安法的出現,其背景離不開過去長達一年的「黑暴歲月」,日後在校園推動國安法教育時,難免會提及當中一些爭議事件,對老師是一大挑戰,特別是坊間曾出現流言,而且攬炒派又不斷炒作一些「特別日子」,誤導稱有人「被失蹤」云云,有些教師選擇模糊應對,不敢表態或澄清真假,僅任由學生按立場找資料討論,所以我期望教育局可提供相關教材,或界定相關學習內容予學校參考。
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
國安、國旗、國歌教育等均屬國民教育,如何融入現有課程是一大挑戰。學生會認為法律條文枯燥乏味,若可透過日常生活的事件作引子去介紹,會有更好效果。我覺得學校需要一名主任級教師處理教育局教材、校本課程,再統合跨學科、跨組別,從而達到最大的效益。我校會在各個科目滲入國情教育,中文科介紹中華文化知識,數學科則讓學生了解中國數學家的故事,提升其國民身份認同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余韻、于錦言、子京
台上台下互動 踴躍交流意見
在香港教育高峰論壇上,一眾講者就香港國安法及《國歌條例》如何在本港學校推行發表專業意見,對出席活動的中小學校長、教師、教育團體代表有不少啟發。除了台上討論氣氛熱烈,台下參與者亦踴躍發言,就國安法教育積極互動,交流意見及分享心得。
關注「黃師」、「黃教材」入校的民間組織「救救孩子」,其會長柯朝暉在台下發言時表示,中國人的教育以德育為主,教導孩子守法的概念至關重要,他希望教育局能規定全港學校每星期升旗一次,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推動國民教育,而家校合作亦可達到持久的教育效果。
保良局教育總主任(小學及特殊教育)劉志聰表示,教師是學校的靈魂人物,他們是否擁有國家安全的基礎知識、教材是否具備質素變得非常重要,故若想做好國民教育,除了講求教師的魅力與感染力,未來的師訓機構亦要多作支援,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直關注教育議題的民眾聯席召集人趙麗娟表示,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並非出於政治考量,而是國家需要做的事情,每個國民均需認識自己的國家,而學校應以創新方式教育學生,讓他們正確認識中國歷史,提升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
台下一名小學校長則分享,現時學校缺乏中層人員推動國民教育政策,例如訓育主任已經需要兼顧訓導及德育事宜,難以統籌國民教育的工作,盼教育局在人手資源上提供支援。另一名中學教師則表示,現時社會普遍關注學生的守法意識,故有需要提升學生相關認知,「既然大家認同國安法教育重要,那就需要想想,如何才能提升相關教學活動的參與率。」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