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兵
某天,筆者坐港鐵去中環,坐在筆者旁邊的三位女士,雖然都戴着口罩,但她們聊天的聲線,筆者還是聽得清楚,她們圍繞着早前TVB所播映的劇集《那些我愛過的人》為話題,認為劇中女藝人連詩雅和男藝人馬貫東所飾演的一對年輕醫生夫妻檔,演技有驚喜有戲味,CP感十足,討得觀眾們喜愛。
《那》劇的確是近期在TVB少見的香港式小品劇集,演員稱職又有演技,吸引着家庭觀眾們一家人難得「坐定定」追劇,一於電視「汁」撈飯啦﹗
坦白說,有不少朋友跟筆者一樣沒有看過連詩雅以前在電影和劇集的演出,只聽過她唱的歌曲,但印象不深,這次憑藉《那》劇的出色演技,令觀眾大為讚賞,相當「入屋」,連詩雅本人心裏自然也樂開了花;而馬貫東在《愛.回家》中演出的「十仔」角色人物,優秀的演技表現,當時已圈粉不少,甚至有觀眾說︰「忘不了他呢。」但,馬貫東在《那》劇的醫生角色及劇情,有指完全是外國某劇集的「翻版」,劇情「照搬」,吐槽TVB的編劇有「抄襲」之嫌,幸好馬貫東將角色「注入」自己一套的演繹方式,才令角色鮮活起來。
近期TVB的劇集起用多位新面孔(指入行多年,只是鮮有在劇集擔正重頭戲的演藝人)男女藝人,令劇集有多些吸引觀眾眼球的新鮮感,事實上播映的劇集連續都是由某藝員演出,觀眾直言分不清他(她)們所演的角色,好混淆,指電視台「捧人」本是好事,可是密集式的播映檔期,使事件有「弄巧反拙」的感覺呢﹗
誰不知道電視台通常只有極少捧人的步驟和計劃,誰受歡迎就捧誰﹗攝製都是流水作業式的運作,遑論會特別關注或考慮某藝人的出鏡率太頻密,令觀眾們看厭了等問題,電視台最看重的是商業利潤效益而已,例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