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疫境自強之娛樂製作業(二)】製作人開We Channel 撞正疫情贏商機

2020-09-03
■We Channel創辦人陳思敏(左)、張婉珊(中)及陳偉詩(右)。■We Channel創辦人陳思敏(左)、張婉珊(中)及陳偉詩(右)。

北上取經受啟發 抓住風潮轉型

疫境之下,由於「台前」冷清寂寥,「幕後」光景就更加慘淡。但一片蕭條中,是否還存在立於嚴酷環境不倒,甚至逆風高飛的製作公司呢?答案是有的。

資深製作人陳思敏(Janet)、張婉珊(Kit)及陳偉詩(Denton),於去年年底創立We Channel媒體平台,致力於扶持年輕視頻博主做出優質節目,同時呼應現時疫情下需求,與本地廠商合作進行網絡廣告投放與網上銷售。目前,We Channel已有自己的網上商舖,更成功本地一些廠家合作開發出疫下宜銷的產品。對Janet和Kit而言,這一切並非疫情下的投機取巧,而是她們北上「取經」8年努力實現轉型後的新嘗試,而「撞琚v疫情推動了進展,是她們自己未曾預料到的幸運。 ■文、攝:黃依江

在2012年之前,Janet和Kit分別從事電影和電視台的幕後製作工作。多年從業經歷令她們深知幕後人員的被動:「一部戲究竟開不開,我們只可以在家等電話,祈禱能夠開到,電視節目亦是一樣。許多年下來便會覺得很累,如何才能將被動化作主動,做更多『落地』的事?」於是Janet與Kit一拍即合決定去北京創業,成立影視公司,在更廣闊的空間、更激烈的競爭中打拚學習,運用自己積累的技能與經驗,完成作為製作人的轉型,實現反客為主。

轉型路辛苦 惡補內地文化

「香港的影視體系比較簡單,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投資人,老闆決定所有;但在內地由Producer決定得更多,可以Develop整部戲,開不開得成全部靠自己,Call資金都是靠自己。」但隨茬虴@的能動性變得更大,對題材的要求也就更高。然而初抵內地的純港女Janet和Kit,因兩地文化差異,想出的題材大多太過港式而「水土不服」,於是她們開始了「惡補」學習,Janet回憶:「我和阿Kit不斷睇內地影視作品,試過最高峰一日睇8部內地影片,3日追晒40多集的內地電視劇,有些我]唔識睇,點解咁Hit?就再上網看評論,試圖理解觀眾到底鍾意邊洁A跟住返轉頭再睇多次劇。」在鑽研和不斷反思中,Janet和Kit逐漸學會平衡兩地文化,做出既有香港元素又能被內地觀眾接受的作品,在內地激烈的資本市場競爭中勝出。

與此同時,她們也見到近年來內地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平台湧現出許多年輕的視頻博主,從自媒體做起,逐步吸引粉絲,最終實現商業穩定變現。去年年底Janet回港,開始研究facebook、YouTube上的熱門播放內容,發現香港亦有這樣的風潮正在興起。「連我媽媽都開始用手機看一些博主教烹飪的影片,我就覺得可以試黻筒O洁C一路睇我就發現,通常做呢讈hannel鼣ㄚY一班細路,其實好辛苦,因為大多數Sponsor不願意投資網台,無任何Supporting,其實都做不長。」於是,Janet決定要抓住這一風潮,思索是否可以幫到這些年輕人,讓他們的才華與創意變得更有價值,發展得更加長遠。

專業人士指導年輕創作者

Janet認為,在她們入行時是香港影視業的巔峰,而如今行業有些沒落,產量不高,就業的機會亦減少。「我們是想給現在想入行的那些年輕人機會,與他們合作,但不想他們以打工者心態,而是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創建We Channel平台,將幾位年輕視頻創作者的Channel集合在一處,便也是將幾個分散的觀眾群組匯集起來。「如果你自己做,一個禮拜拍兩條片,下個禮拜沒空就不拍,那麼觀眾就流失了。當我們將幾個年輕人放在同一平台內,就做到日日有片播,匯集不同內容,會有更多觀眾,也更容易找到Sponsor。」目前,We Channel已有六七個視頻團隊,共計十多名年輕人,原從事美術指導、現任國際表演藝術學院教師的Denton則向團隊提供製作方面指導:「有鬞eam好Creative但拍攝方面唔得,又有一攭褔嶉Y強項但唔識演戲,我]都會請一些專業人手去指導協助,資源共享,幫他們拍出更高質洁C」

Kit笑稱,疫情初放下北京工作返港,原本是想休息一陣,未料到3人由「退休」無端端變成了「創業」。但令她們開心的是,與同為「創業者」的年輕人們一起合作,也令她們學到不少東西。「他們的Idea都是我們所想不到的,思維很不一樣。有些年輕人還教會我們一些技巧:『唔使用咁多燈鵅A一條光管就夠了!唔使用咁多部機,一部機加兩個手機就夠了!』開始我還不信,拍出來看下,效果很好。」Janet則很讚賞年輕人的思想純粹:「多數年輕人都像藝術家,冇咁Aggressive,淨係想表達自我,不計較收入。但如果靠單一力量,冇足夠點擊又無錢賺,都會讓人灰心。咁我]就支持佢]搞藝術,我們鰜嵾捧dBusiness,用多種方式運作,做得更長遠。」

助商家開拓網上銷售市場

Janet與Kit觀察到內地網絡購物以及直播「帶貨」的風潮,便試圖將這一模式也引入香港市場。「但問題是香港地方小,購物方便,所以網購不是很多。」儘管如此,早在疫情出現之前,We Channel就試圖向一些商家提議,將廣告投放至不同的Channel節目中,也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益,大多商家卻因擔心在facebook、YouTube以外的節目植入廣告會顯得太過散亂,而無意接受。直至疫情發生後,線下廣告效力受損,加之網絡視頻的瀏覽者激增,之前的商家意識到網絡平台宣傳是時下必須採取的手段,於是又回心轉意來找We Channel合作。

「但佢]都無Online Shop,即使網絡宣傳做到位,消費者都要落舖買,點算?」很快,Janet她們就建立了We Channel的網店,將商戶的新產品放在自家網店用線上方式宣傳銷售,也幫助商戶創建和經營自己的網店,實現由實體店到網店的轉型。在線上宣傳方面,Janet並不希望照抄內地的直播「帶貨」模式:「我覺得那樣太『暴力』,應該溫柔齱A我們拍視頻的目的,首先是為娛樂觀眾,並非誘導他們衝動消費,更加不會每條視頻都植入廣告。」

不跟風炒作 朝原創文化走

目前香港的原創視頻博主產業鏈尚處於萌芽階段,在整個行業,We Channel算是走得比較靠前。「行前鴾H辛苦,但我]唔想等到市場成形才去做,總要有人行前,去打Marketing。」內地拚搏的8年,Kit與Janet兩人的冒險開拓精神有增無減,亦希望能夠盡快將We Channel完善成為行業中的樣本。3位We Channel創辦人均預估,這一行業未來競爭將會非常激烈,於是拍攝內容與題材就格外重要。We Channel的初步計劃,是逐漸擴展平台內節目的類型,希望可以融合飲食、旅遊、親子、寵物等等類型節目於一體。因為疫情之下大多人都狀態低迷,因此目前的節目是以正能量和娛樂性為主。

但在Janet看來,比起市面上氾濫的「時事抽水」為主要形式的視頻,We Channel更希望在未來能夠製作出一些文化性的節目。「我們想做Long-lasting的Channel,不想依賴『抽水』題材生存,更傾向有深度的原創內容,未必會跟住YouTube市場來炒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