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 鳳凰衛視評論員
近日,在香港西貢白腊灣上月尾海灘上發現了運載火箭的殘骸,殘骸上有蜂窩板,還寫着「航向」和「8Y325A-5BS02-01」等字眼。從這些字眼分析來看,殘骸屬於中國航天工程發射的運載火箭,蜂窩板是運載火箭上的重要結構組件,可以抵禦各類極端溫度對火箭本身和載荷的危害。當地村長比較擔心這些殘骸是否會產生毒素或有輻射危險,希望特區政府盡快移除這些殘骸,並搜尋是否存在新的殘骸,但要想移除這些殘骸則需要航天專業人士按照既定規範來妥善處理。
首先,運載火箭發射載荷時有嚴格的殘骸回收機制,確保安全第一。運載火箭發射時,會產生一級、二級、整流罩等殘骸,如果在本土發射運載火箭,基本上能確保一級和二級墜落在本國範圍之內。一般而言,三級運載火箭的第三級殘骸會跟隨載荷在太空漂移一段時間後墜落,而一級和二級殘骸則直接墜落,航天測控部門可以通過精確測算殘骸落點就可有效避免對地面造成二次傷害。同樣,通過測控系統跟蹤三級也可以預測其落點並予以早期預警。
讓民眾更多了解運載火箭
妥善處理運載火箭的殘骸是每一個航天大國都必須謹慎處置的發射關鍵步驟,不能掉以輕心,確保地面安全是頭等大事。一旦對地面人員和財產造成損失,則必須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如果發射運載火箭臨近國境線或在海上發射,則會出現運載火箭殘骸墜落在公海的實際問題,同樣航天部門需要提醒過往船隻和飛機避開運載火箭發射和殘骸可能濺落的空域和海域,同時也需要對墜落的殘骸做一定保密處理工作,比如利用運載火箭上的安全自毀系統炸掉大塊殘骸,避免在公海被不懷好意的第三國打撈出現技術洩密的問題。
這次出現在香港西貢白腊灣上月尾海灘的火箭殘骸就屬於後者,應該是隨着海浪漂浮到了海灘上。由於香港西貢白腊灣上月尾等地並非是運載火箭的濺落地,故而不需要提前予以預警,也不會對環境和人員造成影響。因此,當地政府和百姓不需要對這些殘骸過於擔心和大驚小怪,要做到正確引導,讓民眾對運載火箭基本常識有更多的了解。
其次,運載火箭多採用無毒無害的複合材料和推進劑,力爭做到發射效能最佳。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在不斷創新進步,科技含量更高。比如,利用複合材料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重要創新點。運載火箭有一項重要的設計指標--推重比,也就是火箭發動機的推力與火箭自身發射質量之間的比例,這個參數越大說明火箭的動力越強勁,性能越優異。但提高推重比的關鍵就是要減少火箭發射質量,這就需要大量使用複合材料。這類材料必須滿足強度高、質量輕、耐腐蝕、耐高低溫、成本可控等基本特性,比如碳纖維等新材料都在運載火箭上得到廣泛應用,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已經開始廣泛使用各類複合材料來綜合提高火箭的基礎性能。
中國新一代火箭環保高效
另外,採用無毒無害的推進劑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重要創新點。比如,採用高能推進劑液氫液氧,就非常環保和高效,不會對外產生任何污染物,就算採用液氧煤油推進劑,也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這種乾淨環保的推進劑已經成為運載火箭的標準配置。中國運載火箭發展經歷了多年的創新,已經把高能、綠色、環保、低成本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會讓中國航天快步走進國際社會,承擔更多的國際發射服務工作。
雖然運載火箭比較乾淨,不存在危險和危害,可一旦意外發現了運載火箭殘骸,還是建議不要輕舉妄動,要盡快向當地政府部門匯報,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畢竟運載火箭殘骸的回收是一件科學嚴謹的工作,通過回收也可以很好地對殘骸實施研究,了解新材料在墜落時的性能是否符合設計指標,也就是說回收殘骸對於研究運載火箭性能並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還是大有幫助的。
中國航天發展越來越自信,每年發射次數已經在全球數一數二,加強對公民的航天知識科普和保密教育至關重要,如此一來就能很好的保護殘骸並有利於中國航天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