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今年國慶之際正逢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當前國家包括香港未來的穩定與發展之路,在於堅守「一國」,在於「團圓」二字。賀國慶、喜團圓,百年香江在回歸前飄搖不定,正如無根浮萍;而香港的回歸是國人包括港人的深切期盼,這不僅是國家振興及民族崛起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香江一隅回歸祖國、落葉歸根的團圓之路。國慶正逢中秋舉家團圓之際,港人應回顧過去,放眼未來,珍惜祖國在回歸後給予香港的無限支持、無條件的付出,國家始終是香港發展的堅强後盾。在此國泰民安、政通人和之時,香港人首先作為中國人更應回到香港發展的根本當中來,堅守「一國」基石,不忘初衷、不忘根本。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71周年大會上致辭時強調,當前面對日益嚴峻複雜的國際局勢,香港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偉大祖國的肩膀,比任何時候都應該強調對國家的責任擔當。堅守「一國」底線,才有「兩制」空 間;不守「一國之本」,就沒有「兩制之利」。身為中國人,愛國不是一 種選擇,而是一種義務,更是一條正道。駱主任一語中的,回顧香港回歸二十幾年來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包括金融危機、非典、黑暴和新冠疫情等衝擊,香港始終屹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維持其多年以來的一貫競爭力,在國際經濟上佔據一席之地,這主要歸功於國家的鼎力支持及政策維護。
近年來國家改革開放進入深層次,同時為香港「超級聯絡人」角色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例如「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通過與不同地區合作,香港及內地各城市能夠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相互協調發展,為國家未來進一步開放作出貢獻。同時通過參與內地廣大市場,能夠將香港本地的競爭力投放到內地區域,這對於香港的經濟結構調整具有促進作用。而通過兩地經濟的互融互通,香港人也能夠更加認識國家的發展,更加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及生活方式,這對於兩地民眾來說都是互惠互利的。
因此在慶國慶、賀團圓之際,港人更應清醒認識到,香港與國家屬於「命運共同體」,港人與國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香港不能離開國家來談發展,香港過去陷入政爭,陷入暴力示威不止,在於香港有小部分人企圖以激進分離的方式,要將香港分離出來談發展。因此全體港人更應吸取教訓,凝聚信心與決心,走一條堅守「一國之本」的、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當前國家經濟在新冠疫情抗疫成功後迅速恢復,又為香港抗疫提供了及時的人力物力的支持,這為香港的抗疫工作,為社會經濟的恢復提供了堅實後盾與底氣。俗話說國家國家,自古以來都是先有國後有家,對於香港更是如此。也只有有了國家的繁榮穩定,才有香港的再次騰飛。
正如駱惠寧主任指出的,「建好香港這個家,必須激揚家國情懷。」未來香港的穩定與發展,需要進一步弘揚家國情感,建立港人的身份認同感。這包括在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中,繼續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文化教育等等。港人身為中國人,「愛國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義務,更是一條正道」。弘揚家國情懷,堅守「一國之本」,這是香港跳出暴力政爭泥潭,重新投入發展的關鍵所在。相信港人在「一國之本」基礎上能夠一步一個脚印,凝聚一心,齊心協力,維護國家主權、確保香港「一國兩制」根本制度在新情況下得到進一步落實。相信香港的明天必如祖國的明天,將如鷹展翅,再上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