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融入灣區展所長 破樽頸香港再騰飛

2020-10-19

陳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民建聯副主席 新社聯理事長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積極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去香港陷入泛政治的氛圍中,錯過了不少機遇,這次中央出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千載難逢的機遇,為免「蘇州過後無艇搭」,港人一定要抱持互利共贏的心態,好好善用自身優勢,積極融入灣區以至全國的發展大藍圖,共享經濟紅利,共創輝煌前景。

深圳在過去40年的歷程中,打造了一張亮麗的成績單,可說是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歷史性成功變革的縮影。習主席先後三次視察廣東,使國家改革開放更上一層樓,所推政策措施亦更符合人民期望,為國家發展注入活力。

反觀與深圳一河之隔的特區香港,自回歸後因為種種的泛政治問題,錯失了不少機遇,未能突破發展的樽頸位置。近年,香港更受到黑暴和外國勢力等影響,嚴重打擊了經濟發展,社會躁動不安。因此,當中央去年提出建設深圳先行示範區時,坊間已有人憑空揣測中央政府是否有意加強發展深圳,削弱甚至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云云。

不過,是次習主席在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清楚指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講話又7次提及香港,包括強調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要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要充分運用粵港澳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到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交流,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等。中央全力支持大灣區發展,只要香港聯同大灣區各城巿各展所長,「做大個餅」,就能共享繁榮。

事實上,大灣區發展正是香港千載難逢的機遇,尤其經過黑暴和新冠肺炎衝擊後,香港經濟受到重挫,如果港人能好好把握大灣區機遇,不僅能突破發展樽頸位置,甚至可幫助拆解香港深層次社會矛盾。例如在土地、房屋、未來發展等方面,由於大灣區橫跨多個城巿,總人口達七千萬,足以令香港機遇大增,民生問題得到紓緩。又例如青年向上流的問題,倘本港大學畢業生在港難以找到對應的專業工作,他們亦可到大灣區闖一闖。早前國家容許香港律師在內地考牌,便是打開方便之門,令香港律師行生意倍增。

當然,大灣區藍圖為香港開拓了新出路,但港人要成功開展新征程,就必須先去除把香港與國家對立起來的思維,善用語言、法律、金融、會計、調解等優勢,齊心融入國家的長遠發展。如果要推動港深合作至更高水平,香港更應和深圳成為兄弟城市,猶如家人一般的存在,互相尊重、配合、錯位發展,這樣才能取得團隊的勝利,而非某一城市做「高高在上的大哥」。

總而言之,面對大灣區城市的進步崛起,香港必須居安思危,奮力自強,但也毋須妄自菲薄,杞人憂天。畢竟香港作為背靠祖國的國際大都會,本身就具備天時地利,加上每逢關鍵時刻國家都會出手相助,足見國家對香港的關愛和支持。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期盼香港社會各界能一起投入大灣區建設,聯同深圳、澳門等「9+2」城巿兄弟們,互相補位,各展所長,讓整個灣區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為祖國發展出一份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