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李秀恒:充分利用龐大內銷市場

2020-11-02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認為,深港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 資料圖片■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認為,深港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內地推進大灣區建設及「雙循環」等戰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可為香港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由於內地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陰霾,因此透過加快大灣區一體化,有利香港企業進入內地這個龐大的內銷市場,令香港經濟重拾增長動力。他認為,香港青年應了解現時內地的發展優勢,把握在大灣區內學習、就業及生活的機遇,提升自身競爭力。

深港既有合作又有競爭

為更好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他建議可於大灣區內設立具寄宿制度的中學與小學,以香港的課程內容施教,因為這不但可服務在大灣區內工作的港人子女,增加港人前往大灣區發展的誘因,同時可令年輕人更深入地認識祖國,更好地把握內地的發展機會。

對於深圳被委以「大灣區建設重要引擎」的角色,會否削弱香港的地位?李秀恒回應認為,深圳與香港之間的關係,既有合作,又有競爭,雖然深圳GDP總量已經超越香港,但香港人均GDP仍然佔優,而且深圳經濟特區設立至今已40年,香港亦可從中受益,奠定國際金融、商貿、物流、航運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國家進入「十四五」,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香港亦可從中受惠。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早前表示,正積極研究在大灣區實施「港資港法港仲裁」的可行性,即希望大灣區內的港資企業訂立民商事合同,在沒有「涉外因素」的情況下,選用香港法律作為合同的適用法律,約定若有爭議時,將在香港進行仲裁,藉以吸引更多企業在大灣區內投資。

支持「港資港法港仲裁」

對於上述提議,李秀恒表示歡迎,因為內地採用大陸法,與香港的法制不同,若果在內地牽涉訴訟,港商通常「較為輸蝕」,若律政司司長的提議得到落實,將可為港商帶來更多保障。惟他關注仲裁後的結果,能否得到內地承認以及有效執行,期望律政司司長的提議得到落實後,內地日後能有相關措施出台配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