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三齣頭

2020-11-29

11月初,潘惠蓮小姐兩份1934年10月「散天花劇團」的報紙廣告。24日的一份說在演出「出頭」《帝女花》前,先演《特別封相》和《六獻供養連下》;25日的一份,說在演出「正本」《摩登伽女戒之吉則》前,先演《五族共和》、《三星拱照》及《四海昇平》。潘小姐問我可知《特別封相》和《六獻供養連下》何解?以我的水平,當然解不了,只好向老前輩求教,可惜始終找不到答案。

讀者可能奇怪1934年怎會演出《帝女花》?原來是梁金堂在1934年撰寫的版本,據說現在尚存殘本,潘小姐就是在查看梁氏版本的《帝女花》時,找到上面提到的兩份廣告。

或許有年輕的粵劇迷不明白上文提到的「正本」和「出頭」(又作「齣頭」)是什麼意義?在傳統粵劇的演出,從中午開始演到翌日天光,期間分為三個時段:第一個時段約由中午直至入夜,上演「正本戲」,原因是1930年代以前照明系統尚未完備,所以中午以後上演通常由小武行當擔綱的較大型戲碼,故稱「正本」;第二個時段約由晚飯後至凌晨,其演出稱為「齣頭」,又稱「 第二齣 」;第三個時段由凌晨至黎明,所演出的稱為「第三齣」。「齣頭戲」以演唱功戲為主,雖然行內不稱正本為齣頭,但正本、齣頭及第三齣合稱為「三齣頭」。

但「三齣頭」還有另一個解釋,清人徐珂所編《清稗類鈔》,描述晚清廣州戲園的演出慣例:「廣州戲班有外江、本地之別,外江班所演關目,與外省同,本地班則以三晝四夜為度。開台之第一夜,必首唱《六國封相》,晝則演正本,夜則先演三出頭,再演成套,演至天明,又演一尾戲,曰鼓尾。」麥嘯霞在《廣東戲劇史略》亦說,傳統首晚開台所演的三齣「粵調文靜戲」(均屬折子戲)稱為「三齣頭」。

前輩麥惠文師傅在回覆我的查詢時便說:「恕我出世遲,你所講的三出頭我未見過,連聽都未聽過,請予指教。」麥師傅在1945年入行,他說未見過我提的《五族共和》、《三星拱照》及《四海昇平》,顯然他是見過戲班演出其它「三齣頭」劇目。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