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改革通識科來得及時

2020-12-03

彭智文 教育工作者

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直面通識科「被異化的問題」,讓學科「成為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培養明辨慎思能力、以理性分析當代領域的課題,學習有關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及法治等元素的平台」。事實上,通識科一直為社會人士詬病,當中教師施教時立場偏頗,甚至把科目變成為暴亂的溫床。特首果斷行動,提出改革之議,應予肯定。教育局隨後提出科目改革的細節,引來個別團體反對,當中許多論點,都是無的放矢。

首先,有論者謂改革倉促,未經諮詢,又說會影響國際認可云云。事實上,多年來,不少通識教材未經送審,內容參差不在話下。大部分教師施教時為配合專題,使用不少時事新聞,又或自擬教材。倘若在所有教師都恪守道德的年代,這當然沒有問題。但捫心自問,近一兩年,多少學生被捕?多少中小學教師、教學助理,甚至大學教授被捕?又或把「違法達義,公民抗命」的歪理變成「真理」,荼毒青少年。不少年輕的教師更以關心社會之名,鼓吹學生,甚或自己也直接參與暴動,破壞法紀。試問,大部分教師還能夠以「中立」的態度與學生討論時事嗎?當教師立場變得偏頗,容易煽動學生的情緒。如是,已違通識科的基本原則,甚至把此科變成時事評論課,根本沒法讓學生真真正正明辨是非。

若說「改革倉促」,其實並不合理。早在2017年,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已檢視中小學課程,歷經諮詢,才於本年9月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當中早已建議維持「必修必考」和縮減課程內容等。可見,業界和社會早已對此有深入的討論。如今,教育局更具體地提出把通識科易名,評估基制改為只分合格或不合格,而課時則刪減一半。如是安排,用另一角度看其實是「拆牆鬆綁」,要是刪減課時和不再分等級,結果倒是減輕師生壓力,師生又怎會應付不來?另一方面,香港的考評機制早為國際認可,而各學科不時也會改動,與時俱進,豈會因某科修訂而動搖國際認可呢?

再者,有教育團體領頭人謂「通識科改革是政治考慮凌駕教育專業」,「謀殺了通識科」。顯然,這又是極為煽情的評論,論者其實是本末倒置。作為教師,走上街頭,又或在社交媒體發表仇警言論,甚至扭曲史實,灌輸學生錯誤的價值觀。如是觀之,究竟是誰「政治考慮凌駕教育專業」呢?歸根結柢,誰是始作俑者?說到通識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思維」,但必須知道,「批判思維」應建基在事實與資料之上。關鍵在於學生是否掌握堅實的知識基礎,例如對憲法和基本法有充分和全面的認識。倘若把所謂的「批判思維」作為幌子,實質以歪理鼓動學生犯法,這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過去兩年的事情,足以證明通識教育科改革來得及時。不要再把政治紛擾帶入學校,讓校園回復平靜,相信這是廣大市民的心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