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 香港藝術發展局成員
康文署場地及表列處所自去年十二月初關閉,體育及文化業界望穿秋水終於等到政府宣布重新開放部分康樂場地,然而重開力度與業界期望依然相距甚遠。抗疫一年,業界理解政府的憂慮,自願提升防疫措施只求有序復工,惟政府不改見步行步、拖拖拉拉的抗疫手段,繼續犧牲部分行業、斷絕數以萬計家庭的生計。
市民抗疫疲勞場地關閉無補於事
疫情已經持續了一年,政府動輒「一刀切」關閉場地以減少市民聚集。然而隨茈咱薔X現抗疫疲勞,即使場地關閉,假日仍見滿街滿巷人頭湧湧, 食店大排長龍,有關措施效果成疑,反而剝奪了市民做運動、透過欣賞文化表演放鬆心情的機會。
以執筆之時仍然被勒令關閉的戲院為例,早於去年五月已有戲院以「鑽石形」安排座位,觀眾之間最少分隔兩個座位,而且前後不會有其他觀眾,加上量體溫、戴口罩、不准飲食、場地消毒等措施,感染風險相信較外出用膳還要低,在開放營業的期間更未有出現傳播或群組感染。
文化及體育場地亦然,文化場地曾有表演有樂手確診,亦有演唱會有觀眾確診,但在嚴格防疫措施下未有出現傳播;體育場地方面,不少運動身體接觸有限,例如球拍運動、跑步等,二人相距比1.5米社交距離更遠,加上運動能強身健體有助自身抗疫力,「一刀切」關閉顯然不是理想做法。
然而政府未有諮詢業界,亦未有正視業界的防疫成果,歷經一年的場地開開關關,行業已經遍體鱗傷,此刻政府必須做到精準抗疫,才能平衡經濟發展。現時疫情逐步好轉,政府應盡快逐步重開各類場所;未來應在短期內訂立清晰的準則,將場所以不同級別風險劃分,針對不同風險的場所採取不一樣的對策,取代以往的「一刀切」做法。
訂立準則按風險處理場所開放
康文署轄下場地對業界而言不是簡單的娛樂消遣,是大家的工作和生計來源。即使疫情嚴峻,風險較低的場地亦可以在安全情況下保持對公眾開放,部分場地更可以利用「氣泡」形式供業界使用,例如文化表演場地有條件地供業界進行錄播及排練、體育場地供職業訓練及認可運動員使用等等。
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如其來的天災,持續的時間超乎所料,防疫抗疫必須做得精準,才能將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避免人禍。第四波疫情回穩為政府帶來喘息的機會,政府應把握時間檢討過往防疫抗疫工作的不足之處,做好期望管理;若未來再有下一波疫情,能夠有充分準備、精準彈性地應對,體現靈活多變的香港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