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恒雅藏珍:汝窯的鑒賞之道

2021-02-11

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

品相的好壞,對於大部分瓷器種類來講,都會很大程度影響其價格。然而汝窯則不同,由於存世數量稀少,目前即使一件殘破的汝窯器,在國際上的拍賣價格仍然非常昂貴。既然是眾多古玩愛好者爭相收藏的珍品,我們在收藏過程中一定要謹慎觀察,辨別真偽。

汝窯最有別於其他出品的特色,就是底部的支釘。宋代皇帝追求極致,工匠為了追求整體器物的光滑,讓底部亦掛滿釉,就會用黏土在瓷器底部粘3個或5個支釘,這種上釉方式被稱為「滿釉支燒」或「裹足支燒」。在所有瓷器裏,汝窯的支燒是無釉面積最少的,精細如芝麻,後世稱為「芝麻掙釘」。瓷器燒製好後工匠會把支釘敲掉,並磨平表面。支釘斷面通常呈鐵褐色或黃白色。

在釉色方面,宋徽宗賜汝窯的批語,是「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汝窯的釉色彷彿雨後放晴的天空,呈現多變的天青、粉青、天藍、灰綠色;而作為上貢給皇室使用的官窯,汝窯的製作可謂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整體觀感溫雅古樸。

在開片方面,汝窯工匠巧妙地將高溫之下出現的「崩釉」現象控制得恰到好處,形成錯落有致的「蟹爪紋」,可謂匠心獨運;而由於汝瓷釉層較薄,開片紋路比南宋官窯來說會比較細密,上手時並不會明顯摸到開片的觸感。

從其他外部痕跡,亦可推斷一件汝瓷的來源。例如銘刻了「奉華」二字的汝瓷,相信是南宋高宗劉貴妃宮廷使用的瓷器;藏於台北故宮的21件汝瓷中,就有13件題刻了乾隆的詩詞,應是乾隆皇帝的御藏......。

筆者在十多年前,有幸知悉一位日本藏家有意出讓手中的一件宋汝窯小盤,經過多次拜訪,亦終於讓他感受到購買的誠意,從而將這件汝瓷轉讓給我,完成了收藏歷程上的其中一大心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