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路地觀察】電影看藥物副作用

2021-02-24

湯禎兆

看過《拆彈專家2》,十分對胃口的一條大支線,是劉德華斷肢後要服抗癲癇藥,其後他因昏迷過後,性情變回之前一樣,慢慢自己重塑碎片,終於明白自己的性情大變,並非來自截肢的打擊,而是截肢後要天天服藥的副作用。

電影前半不斷Close Up藥的名字,我也不以為意,後來才發現是重要鋪排。劉德華失憶之後,慢慢從新聞和身邊人口中,重新看回自己性情大變的經過,才突然想起是藥物效果。

有趣的是,他變回之前的人格,醫生說是因為失憶,什麼海馬體被破壞,才會令他重新建立是非觀。但從劇情發展上來看,卻似是因為受傷昏迷,多天沒有吃藥,才變回原來的性格。失憶只是給了他一個機會,去抽離地審視自己過往的性格變化。在主流電影中能夠有這樣的視野,我深受感動,當然在文本中不可能作直接的解說道破,這一點大家是明白人,當然明白遊戲規則的限制。

日劇中有不少醫療劇曾探討藥物對性情的影響,而與《拆彈專家2》一樣,未必是精神科藥物,其他藥物也會。很多醫生會說是疾病令病人的世界觀動搖了,其實藥物影響絕對不容忽視,雖然不盡是性情大變的原因,但似乎愈來愈多人提出這種疑問。

化學物可大幅度改變情緒,情緒影響念頭,念頭影響價值觀,一一環環相扣,互相牽連,所帶來的傷害,未必比本身的疾病輕,照顧者、醫護人員都要多加留意。尤其是負責照顧病患的家人,醫者的一句往往會完全左右了一己的看法,但要緊記在前線戰場上的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細微觀察,往往才會產生關鍵作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