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復必泰疫苗問世幕後

2021-03-04
● 回愛民。   受訪者供圖● 回愛民。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復星醫藥高級副總裁回愛民

上月27日,首批58.5萬劑復必泰核酸疫苗從德國抵達香港。昨日起,香港市民開始可以在網上預約接種復必泰疫苗。復必泰疫苗是如何布局、如何研發,又是如何順利跑贏新冠病毒,開始為人類抵禦新冠病毒的呢?香港文匯報記者獨家專訪了遠在波士頓的復星醫藥高級副總裁、首席醫學官回愛民。●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理 波士頓連線報道

每當別人問起「去年布局mRNA技術新冠疫苗是不是慧眼識珠」,回愛民博士是習慣回答「這絕非偶然」。從中德團隊初次溝通到敲定合作僅用六周,從設計疫苗到問世還不到一年,這名主導中德企業合作研發復必泰疫苗的科學家說,擁有高達95%保護率的復必泰精彩亮相讓大家明白,人類必須要擁抱新技術。

爆疫前已看好mRNA

一直身處新藥研發最前沿的回愛民,早在沒有新冠疫情時就已對mRNA技術情有獨鍾,「這項技術雖然在去年以前處於研發階段,沒有上市的藥物,但是我一直認為一旦突破,應用的前景非常廣。」

科學研究講究創新,面對新病毒一定要用前有未有的新方法。

回愛民解釋說,人體的疾病多由蛋白質失去正常功能引發,每個人的思維和運動以及喜怒哀樂都是由不同的蛋白質控制。從生物學上看,人的遺傳物質是DNA,然後轉錄成RNA,RNA翻譯成蛋白質。對於治療疫病而言,mRNA技術就是讓人用體內工廠生產正常的蛋白質,「好蛋白質替代壞蛋白質。」至於用此技術研製疫苗,則是製造一個人體沒有的蛋白質,把病毒的成分通過mRNA給人體,從而在體內工廠產生抗體,防止病毒入侵。

一餐飯促使跨國合作

回愛民攜手「BioNTech」創始人Ugur Sahin研產「復必泰」始於去年2月9日在波士頓的一頓晚餐。回愛民說,當時對方在一次路演之餘硬是擠出時間,「我們一拍即合,聊了兩個多小時。」

其實,早在去年1月底,回愛民已經決定要「押寶」mRNA技術。他的團隊和BioNTech在簽署保密協議後獲得了一些基本數據,「我們全球研發團隊名副其實24小時接力,兩天之內就拿出了在中國進行研發和註冊的計劃。當時因為只有中國有疫情,最初雙方計劃在中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回愛民憶述道,「Ugur對我們的研發和快速反應能力非常認可,一個星期後我們就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從溝通到簽約僅用六周

一個不能不提的細節是,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對於復必泰的問世功不可沒。「正式簽約前夕,我們向中心提交了一個立項申請,幾個小時後就收到快速反應,轉天就給了正式反饋。一周內還安排了三方會議,討論在中國如何提交臨床試驗申請和研發計劃。」做過許多新藥註冊的回愛民說,這麼大的項目,從首次溝通到最後正式簽約只用了6個星期,非常罕見。

BioNTech綜合研發能力強

香港文匯報記者問及,「目前國際上還有幾家擁有mRNA技術的生科企業,為什麼選中了和Ugur博士合作?」回愛民回答說:「我們的想法很簡單,BioNTech的綜合研發能力強。」

回愛民還記得,BioNTech早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過一篇mRNA腫瘤疫苗的文章,「對於腫瘤治療的結果,說明這項技術是好的。」

此外,BioNTech的臨床數據和產能也領先同行。去年雙方剛開始接觸時,BioNTech已經擁有超過250項人體試驗的安全數據,更擁有4個通過GMP認證的生產基地,「這給了我很大信心,也是其他公司無法比擬的。」

回愛民說,Ugur Sahin極強的個人魅力也是促成成功合作的關鍵。「他既有對科學真誠的追求,又有創業者的勇敢無畏,他是科學家和創業企業家的完美結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