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打造中國品牌 挺身自強

2021-04-23

邱偉銘 博士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福建省僑商聯合會會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戰略博弈全面加劇,中國人不應鬆懈,準備長期奮鬥。中國所長,例如互聯網及5G等領域,已有不少進展,要精益求精;至於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領域,仍有不足之處,要承認差距,但絕不放棄,反要想方設法不斷趕超。

「中國製造」邁向新姿

如果堅持以上方向前進,加快腳步建設科技強國,相信「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製造」會從產品質量時代走向品牌時代。有關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擁有全球90%以上的名牌。根據福布斯2020全球品牌價值100強發布的結果,進入全球品牌百強的中國品牌,僅華為一家,尚有很大空間可以發揮。事實上,近年不少中國品牌努力走向國際,其中1980年代縱橫世界體壇的「體操王子」李寧,其同名品牌的運動產品曾成為巴黎時裝周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品牌,被海外青年視為時尚。在新疆棉花事件中,內地網民撐新疆棉花,國產品牌李寧拒入良好棉花聯盟、安踏旗下FILA宣布退出,股價上升。

「雙循環」升級換代

中國品牌要加強推廣,積極發揮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作用,配合內外「雙循環」政策。中國可借鑑韓國經驗,在稅收優惠等政策上支持國產品牌,加速國產品牌消費,推動升級換代。

同時,中國品牌要加快建立一套全球公認、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發布制度,正確引導品牌發展,妥善保護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香港擅長之處,擁有完善的社會基礎和法律制度,歷史悠久,也具國際水平,司法和執法甚有系統,若能以此配合國家所需,將大有可為。

當年,中國人自力更生,在全球封鎖中造出了「兩彈一星」;今天,也能夠靠自己力量,造出高精尖的創新枓技品牌,趕上和走進世界最先進行列。最近幾年,面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制裁壓力,不單沒有打擊到中國邁步發展的進程,而且堅定了打造中國品牌的決心和意志。加強打造中國品牌,既是為了抵禦美國及其盟友的制裁,更是讓國家通過科技創新發展,走向自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