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柯文揚
文:蕭 滋(圖文摘自《城市文藝》)
中國是在清末民初受到西方的影響才逐漸出現漫畫,並開始形成一個獨立畫種,至今只有百年歷史。早期的漫畫家是在各自的職業崗位上由業餘愛好而逐漸成為漫畫家,這是中國漫畫隊伍的一個特點。1949年後,漫畫一度得到蓬勃的發展,又湧現一批新的漫畫家,柯文揚是其中之一。
與漫畫結緣
柯文揚,原名柯朝泉,1932年出生於越南西貢(現為胡志明市)的愛國華僑家庭。他自小愛好美術,讀中學時,他已經開始大膽嘗試,主動將漫畫投到報紙上,針砭社會時弊。後來報社主動約稿,不久竟聘用他擔任漫畫版編輯,那時他剛滿十六歲。
1949年他見到香港某報有一則由米谷和廖冰兄等著名漫畫家在香港開辦漫畫學習班的消息,乃毅然決定到香港參加。豈知抵達香港已是1950年初,中國內地已經完全解放了,包括米谷、廖冰兄等文化人都已回內地工作了。於是又趕到廣州報考剛成立不久的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那時學院早已開課,但他的誠意和決心感動了學院美術部負責人、中國著名版畫家黃新波,終於安排他入學。畢業後他曾在廣州市文聯創辦的《廣州工人文藝》擔任美術編輯。
南來香港
熱血青年的柯文揚在內地工作時,積極參加農村土地改革工作,但在惡劣的生活條件,他不幸患上了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四肢僵硬、雙臂不能自由伸縮、下肢幾乎癱瘓的終身殘疾。在領導的關心下,柯文揚到北京就醫。在這樣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沒有被病魔所嚇倒,以剛強的毅力支撐著病體,用勉強能活動的雙手,繼續拿起畫筆留在北京畫漫畫。
隨著文革到來,連國際時事漫畫也不能畫了。天無絕人之路,由於柯文揚是從海外歸來的,依靠「僑辦」的幫助,得以在1974年拖著傷殘的身體,帶著全家南下香港和遠居海外的母親會面。
轉變畫風
來到香港之後,除了改用後來的名字發表自己的漫畫作品之外,柯文揚的漫畫風格也開始有大幅度的轉變。從1974年開始,三十餘年來他發表的作品共達三萬餘幅,平均每年一千幅,有時為了趕工,一天畫上十幅八幅也說不定。
柯文揚在北京的時候,文革之前還可以發表國際時事漫畫,強調反帝、反修和反霸,是屬於政治諷刺漫畫;而香港的漫畫則以幽默為主,也畫些針砭香港時弊的作品。雖然在香港畫漫畫要照顧香港讀者的口味,他仍有他的創作原則。他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一向遵循與堅持漫畫必須有感而發,必須針對時弊和要害這一原則。除形式上要多樣化、要活潑外,更應忠實於大眾的願望,也就是說:憎大眾之所憎,愛大眾之所愛;要敢於接觸社會的弊病和要害,敢為大眾說話,敢於面對現實。通過笑和輕鬆的形表,藉以針砭和揭露醜惡的實質,使世人擦亮眼睛,提高警覺,這更是漫畫家的警覺。」
07年7月20日,柯文揚突患畸形肺炎與世長辭,終年七十五歲。終其一生,他為頑疾纏身逾五十餘年。從事漫畫創作更達六十年之久,而且從未間斷,他不僅是香港漫畫史,也是中國漫畫史上佔一席位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