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寧夏築綠色堡壘 抵禦沙暴襲內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本報駐寧夏記者 王尚勇、郎宏偉

 2008年5月,沙塵暴再次席捲大半個中國,沙塵頻次和強度,均為近7、8年來罕見。但曾為內地沙化最嚴重省區之一的寧夏卻僅見微塵。有關專家認為,寧夏生態環境的日益好轉,得益於當地多年來實施封山禁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等一系列措施,而其正在建設的6,000萬畝綠色屏障,不僅能有效切斷沙塵暴進入中國腹地的通道,還將使飽受風沙侵害的寧夏,率先在中國實現沙漠化逆轉。

 寧夏地處黃河中上游,乾旱少雨,西、北、東三面分別被騰格里、烏蘭布和、毛烏素沙漠包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嚴重。

處中國風口 沙塵入京津

 據寧夏林業局局長王德林介紹,寧夏本身沒有沙漠,也不是沙漠產生源地。但因多個沙漠生成的沙塵是經中國三大風口之一的寧夏中衛西風口進入內地,不光寧夏深受其害,也使得寧夏成為風沙進入中國腹地和京、津、塘地區的重要通道。「中國沙源地」的帽子戴在寧夏頭上已有多年。

 寧夏的防沙治沙,引起中央高度關注。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來寧夏視察時,生態與治沙是必問之題。近年來,寧夏加大防沙治沙力度,生態林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截止目前,已累計治理沙化土地700萬畝,林木覆蓋率由解放初期的1.3%提高到目前的9.84%,現有林地面積2,950萬畝,佔寧夏總面積的37.85%,其中森林面積832.65萬畝。僅1994年至2004年,寧夏沙化土地就淨減少了79.5萬畝,不但有效減少了通過寧夏進入中國腹地的風沙量,區內發生乾熱風、沙塵暴、霜凍等自然災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防治沙成績 獲國際好評

 王德林告訴記者,2008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以「加快防沙治沙步伐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口號,國家林業局在全國推廣寧夏治沙經驗,並將寧夏列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在今年1月北京召開的國際荒漠化會議上,寧夏的治沙經驗,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5月份,以色列駐華參贊、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德國駐華公使等又到寧夏考察防沙治沙,對寧夏治沙有很高的讚譽。

治理荒漠化 關係民族存亡

 據專家介紹,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達3,6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中國國土面積的總和,並且正以每年新增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

 寧夏林業局局長王德林告訴記者,儘管寧夏多年來在治沙方面做出巨大成績,但目前寧夏仍是中國土地沙化最嚴重的省區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積297.4萬公頃,佔全區總面積的57.2%。其中,沙化土地118.3萬公頃,佔全區總面積的22.8%。

 不只是寧夏,在中國其它省區,荒漠化問題也依然嚴峻。相關統計資料顯示,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約262.2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面積的27.3%,並且每年以新增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這其中,有70%因風吹走表土,10%發生水土流失,14%由冰融引起,6%是土壤鹽漬化。

善用國際援助大興林業

 面對中國荒漠化形勢日趨嚴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批示:「治理荒漠化是關係中國發展和民族生存的長遠大計」。中國政府也多次向國際呼籲:荒漠化和乾旱已經成全球問題,需國際社會聯合行動。

 作為小省區的寧夏,要大興林業,必需吸引到外來資金投資。當地政府對林業治沙項目,將推出優惠政策,吸引全世界、全國各地有志治沙事業的企業和個人到來。

 據了解,目前國際社會給予寧夏林業外援項目已取得顯著成果。寧夏先後與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及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合作,實施對外合作林業項目13個,引進到位無償資金、物資設備約4.7億元人民幣。

 「十五」期間,通過外援共完成人工造林2.6萬多公頃,封山育林3萬公頃,草方格治沙3千公頃。項目區林草覆蓋率提高了5%至20%。今年,寧夏又爭取到國家和國際各類資金12.7億元用於治沙工作。

 2008年11月6日,由國家林業局和財政部共同在北京舉辦的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上,寧夏運用綜合生態系統防治荒漠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6百萬畝固沙林保京津

 為確保中國腹地的生態安全,經國家批准,從2008年到2012年,寧夏境內將建造600萬畝防風固沙林,以構築起4條大型綠色生態保護屏障,切斷侵襲中國腹地和京津地區的滾滾沙塵。

 2007年,國家主席胡錦濤考察寧夏時提出,「要把寧夏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緊抓好」。

 為了落實政策,寧夏制定了未來5年建設「6個百萬畝」林業工程和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規劃。工程的中心地區就在寧夏同心縣,當局計劃在當地建設的百萬畝棗樹生態經濟林帶和毛烏素沙地百萬畝防風固沙林帶,不僅能有效減輕風沙對周邊農牧業生產的危害,還能阻擋經由阿拉善高原和河西走廊北部向東、南方擴散的沙塵暴。而在寧夏北部的賀蘭山東麓,正構築一個百萬畝生態經濟型防護體系,將使賀蘭山成為河西走廊吹向京津唐地區的風沙通道之間的滯緩區,同時成為保護銀川平原的綠色屏障。

港企協力 治沙扶貧雙贏

 在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核心帶」——黃河灌區上,正在建設一個百萬畝黃河濕地恢復防護林體系項目和百萬畝特色經濟林產業帶項目。目前,防護林網大骨架已構成。在寧夏南部六盤山區,正構築黃土高原百萬畝水源涵養帶生態防護體系,這將成為阻擋經由阿拉善高原和河西走廊北部向東、南擴展的沙塵暴的最後一道屏障。

 據悉,寧夏生態環境優化也吸引了香港企業。全國政協港區委員伍淑清2000年在全國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作了題為《港澳同胞要為西部開發貢獻力量》的發言,並提出所在企業準備實施協助西部開發計劃。據悉,該企業已在寧夏建立了5萬畝綠色食品基地示範園,並採取「公司+農戶」的做法,幫助當地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參與發展防沙事業,以脫貧致富。寧夏官員說,「共同實現沙海變綠洲,也能獲得經濟效益,實現治沙與扶貧的雙贏。」

「治沙英雄」因沙立志

 說到寧夏治沙,不能不提 「治沙英雄」王有德。他曾說,自己「這輩子就是為治沙而生」。

 王有德回憶,他出生的寧夏靈武市馬家灘鎮一個小村莊,那裡曾被沙漠包圍,「一個住了3萬多人的村子被沙漠吞噬了,大多村民都搬走,最後只剩幾百戶人家」。1984年前後,王有德回到他兒時生活過的村莊時驚呆了,滿眼黃沙,沙子將最後幾戶人家的房子牆根都埋了,「那時候我下定決心要把沙漠控制住,為子孫後代造福。」

 從事治沙工作20多年來,王有德紮根沙區,帶領林場職工紮草方格3萬畝,控制流沙面積40萬畝,現在已經在毛烏素沙漠中築起了一道東西長42公里、南北寬10公里的綠色長城,守住了美麗富饒的寧夏平原。

相關新聞
百元過一周 當下最流行 (2009-01-12) (圖)
寧夏築綠色堡壘 抵禦沙暴襲內陸 (2009-01-12) (圖)
春運潮壓粵 鐵道部急援 (2009-01-11) (圖)
交通一體化 粵港澳提速 (2009-01-08) (圖)
馬勝利 不言敗 不言老 企業承包第一人 (2009-01-05) (圖)
鄱陽湖的述說之三鄱陽之治書記省長親掛帥 規劃發展新模式(本系列完) (2009-01-04) (圖)
港企老闆憂破產 北上求醫增3成 (2009-01-04) (圖)
元旦小壽星 發奮誓脫貧 (2009-01-03) (圖)
鄱陽湖的述說之二鄱陽之痛25萬人生存受威脅 (2009-01-03) (圖)
在國家改革開放中 香港的地位和貢獻 (2009-01-02) (圖)
鄱陽湖的述說之一鄱陽之美 (2009-01-02) (圖)
廈門對台前線60載 烽煙散盡還「富」來 (2009-01-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