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去年起,政府大力投資鐵路等基建項目,以擴大內需,提振經濟。
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美英等國先後將銀行業和汽車業國有化,但中國卻能獨善其身。西方國家過去對北京政府干預市場嗤之以鼻,但在危機下卻效法中國,證明了中國的做法是生存之道。最新一期的美國《新聞周刊》便刊登題為「中國何以運轉乾坤」的專題文章,詳述中國的「指令性資本主義經濟」如何有效運轉,使之成為當今的金融海嘯下,唯一能錄得顯著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之所以能於全球經濟亂局中鶴立雞群,是因為她是唯一打破經濟學教科書常規的國家。中國並沒有完全放任市場經濟,政府會於適當時候插手市場,重點的行業仍由政府主導,而銀行業的重要職位都由政府官員出任,他們會聽從國家指示,選擇合適的貸款和投資對象。
棄教科書規條
事實上,中國經濟沒有像其他5大經濟體一樣迅速減速,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具備自由派經濟學家通常嗤之以鼻的國家干預能力,如在金融業中,中國限制外商投資,也不全盤引進外國的創新而複雜的投資工具,終能避開這次嚴重的金融海嘯。
中國看來最能抵禦這場最嚴重的全球衰退,其指令性資本主義為何能奏效,這個問題更具時代意義。經濟學家一直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他們往往把國家功能看得一無是處,而市場是靈丹妙藥,而如今歐美也在向國家干預靠攏。
歐美走向干預
中國官員面對危機時,可以像西方政府一樣採用傳統的市場手段,但也會加入干預,是指令式資本主義的後盾。比如去年初內地樓市過熱,中國下令銀行縮減房貸,接著當住房銷售下滑時,他們又推出刺激樓市措施。同時,他們也會發布在西方被視為不當「干預」的指令,比如早前當局要求國有企業通過在國內外收購新資產,「積極擴大」在經濟中的作用。
中國的國家干預曾被視為不成熟經濟的壞習慣,現在卻獲西方國家奉為圭臬,視之為穩定的堡壘。里昂證券經濟師羅斯曼說:「大部分的資本密集型行業由政府控制,我因此對中國的前景感到樂觀。」美國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表示:「在經濟困難時期,中國的指令控制型體制的確比其他的市場體系更有效。」 ■美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