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小平將經濟改革放在首位,同時強調政治穩定應付巨變。
鄧小平曾經講過:「不管是白貓黑貓,捉到老鼠的便是好貓。」這番話顯示他將經濟增長放在首位。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說,鄧小平運用智慧,30年前帶領中國走上市場經濟的道路之時,已深明中國的政治體系一定要夠穩定,才能抵擋改革帶來的巨變。
中國能在金融海嘯中運轉乾坤,是因為治理這個國家的是一群徹底的務實者,他們著眼於緩慢但穩步的自由市場轉型,鄧小平稱之為「摸著石頭過河」。
在經濟改革中,國家仍然發揮著強大的穩定作用,但已經成功造就了龐大的私人市場。如今私人市場佔中國經濟總體至少一半,如果把獲准以私營企業模式運營的國有企業都計算在內,這個比重更高達70%。里昂證券稱,60%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和三分之二的新增職位都是來自私人市場。
汲取俄國教訓
中國於1995年起,於6年內逐步改造國營企業,4,600萬員工因此下崗,隨後再逐步改善體制,國營企業的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單單2004至2005年便增長了38%。政府也容許私人資本在市場的角色逐步擴大,羅斯曼稱之為歷時最長的重大改革。這段時期中國出現了大量闡述俄羅斯如何轉型至資本主義的書籍,顯示中國想汲取教訓,避免俄羅斯於1990年代「震盪療法」式的大型改革後,釀成混亂的局面。
鄧小平明白全球貿易是中國脫貧之道,因此帶領中國早於1980年代初,便引進西方國家的資金,當年中國人的年均收入只有760元人民幣。1989年以後,鄧小平繼續進行經濟改革,而中國在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開放市場。與此同時,政府容許下崗工人自營生意,又將住房(福利房)廉價出售給他們,轉眼間建立起中產社會的基礎,羅斯曼稱之為「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性財富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