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道德淪亡 傳媒的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究竟,社會道德敗壞應否歸咎於傳媒?傳媒本身是時代產物,社會發生甚麼事,它便說出甚麼來,它報道甚麼,受眾便讀甚麼。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循環。因此,究竟是傳媒在變,還是社會在變?

 根據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 theory),認為道德是人際間建立的契約,讓人類可生活得更加好。按照當今傳媒理論,傳媒是社會公器,業界人士必須肩負道德責任,以客觀第三身份觀察社會,作為市民的公民教育老師。若以中國人的道德標準,以「禮、義、廉、恥」等量器,量度目前傳媒的報道手法,很多業界人士便顯然違反了道德契約,令社會感到不安。

 目前,傳媒出版是一種商品,必須按市場規律運作,既然社會長久以來高舉道德,為何還有業界人士屢屢越軌?性、暴力、隱私,自古以來是禁忌(taboo),具有污辱及有危險性的題目長期被壓抑,但這反而令人類更加有好奇心。傳媒未發達之時代,坊間話題環繞生活圈子的是是非非,討論範圍只局限於鄰居姦情等。不過,社會學視禁忌話題為具有處理複雜社群關係功能,透過不斷更新資訊,保持著人與人關係的張力,說第三者閒話,便增加群體的團結性。

 但當傳媒出現後,資訊流通急速,市民話題便跨越地區,對遙遠的名人私隱便產生興趣。故此,在90年代,資訊急速發展促使大量越軌式新聞報道出現,而業界的「肆虐」,某程度上是回應受眾的大量需求。當然,業界的去道德化,同時亦進一步鼓吹市民道德墮落。社會變,傳媒也在變,社會傳媒發展其實是手牽手。說到底,都是人的錯。

相關新聞
白雪紛飛樂趣多 暢遊冰之國 芬蘭 (圖)
北極光 (圖)
滑冰 (圖)
凱米冰雪城堡 (圖)
Arktikum博物館 (圖)
雪地馳騁 (圖)
坐雪橇 (圖)
芬蘭旅遊資訊
芬蘭旅遊局推介冬季10個最佳景點 (圖)
美如往昔的九寨溝 (圖)
氣勢澎湃 (圖)
捍衛真相 vs 守衛道德 香港傳媒是進還是退 (圖)
傳媒春秋 道德走下坡? (圖)
道德淪亡 傳媒的錯? (圖)
Web 2.0時代 人人是記者? (圖)
有自由 便無道德? (圖)
傳媒不與社會為敵 (圖)
後記: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圖)
百家廊•廣西:鳳尾竹般美的桃花源 (圖)
杜亦有道•野豬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