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Red on Maroon (Seagram murals, section four), 1959, 105 inches x 94 inches.
文、攝:阿 積
英倫的冬日,時是雨粉綿綿的散漫,寒氣刺鼻清新,夜幕像要隨時降下,城市的色調人來人往地變幻晃動。泰特現代美術館外,貼著「羅斯科」(Rothko) 展覽宣傳海報的通告箱上被人塗鴉—「ROTHKO CAN'T DRAW LIKE BLU」。
「羅斯科」展出俄國生猶太裔美國抽象表現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晚期五十年代起的作品。他一系列疊放著飄遊多彩的矩形作品最為人熟悉和熱愛,但均沒有被展出。展中是顏色較深沉的晚期作品,呈現他於1970年割脈自殺身亡前的黯淡形象。
極左的羅斯科以顏色探索情感的可能和靈魂的元素,堅信通過對人類真實深處情感的理解和表達是步向理想的途徑,內向、自我和不倦的情感探究反化為忘我的表現。他曾言:「對於表現形式與顏色之間的關係不感興趣……唯一關心的是表現人的基本情緒:悲劇、狂喜、命運」。他抗拒任何純理論性和標籤,作品沒有題目,避免任何聯想和解說。縱然風格和形式抽象化,他卻明言自己不是抽象藝術家,所描繪的一切皆實。我們可把他情感創作的意念理解為絕對的自由發揮,而不是抽取拼貼根據常規符號的抽象化表達。越過理性習慣,是情感混沌的實體、飄離畫外神遇的氣蘊和「宇宙論」式的整體性表達,畫面都像氣流般浮動。
羅斯科曾說:「繪畫小圖畫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繪畫一幅大圖畫,你便置身事內。那是你不能控制的。」他指示看其作品的距離是十八吋,要在幽暗的燈光裡觀看,融入冥想的氣氛,切身處地,頓時感覺。
展出的西格拉姆壁畫(Seagram murals)是被米開朗基羅於意大利佛羅倫斯所建造的勞倫先圖書館前廳密封了的窗戶設計影響。前廳通往埋葬了貴族梅第奇家族成員的梅第奇教堂。系列中的大部分畫都被稱如《黑在褐紫紅上》、《褐紫紅在黑上》或《無題》。色彩配搭溫柔卻陰森暴力,像靜夜囹圄中秘密的廝殺。物體邊界的不穩定,透露出其潛藏著的底蘊,激動得要爆發卻無力而不經意流露的衝動,顏料的氣息傾瀉流竄。畫的構圖都不同,但也像浮游的門和窗。畫面似快要蒸發,觸不到,踏不進,通不往,營造了令人窒息、閉塞和焦慮的氣氛。
壁畫原是紐約四季酒店為了裝飾新餐廳而委託製作。羅斯科原旨是想要暴力反抗中產富戶的豪橫揮霍,但到過餐廳用膳後,他憤怒地認為富人商家不會看(或感受到)他的畫,繼而把龐大佣金還給委託人,及後把系列中九幅捐贈泰特,希望讓公眾而不是少數人觀看。
羅斯科在美國德州羅斯科祈禱室中最著名的《黑-造形》系列當然不能借出,不過展中有好幾幅類似的作品。不同質感、濃度和色調的全黑畫面,像處於黑洞邊緣時思索般催人。走近看,展場的光在我們所處畫前的不同位置反射出不同的深度,形成親密的感覺,像獨自與畫布世界中黑暗的海角禱告。在他臨終前的《黑在灰上》系列中,每幅的黑與灰之間有一條水平線。水平線質感都不同,模糊的、分明的、一致的、變化的。這些邊界細膩多變的自由,開拓情感領域的邊疆,最後理性貼切地把他們表達。顏色最後變得不重要,是心景微妙變化獨自的糾纏,是顏色與光如何磨合和分寸之間明滅的關係。羅斯科「痛苦與歡愉為依據的感覺論」是在狂想的擺脫與存疑的失落之間的掙扎。觀者被荒蕪驅使走近細看,尋求明確的細節和意義。他的意境不受眷顧,也不受綑綁,是無可奈何的慌亂無力也是具殺傷力、赤條嫵媚的虔誠。
場內,人們隱約無語的爭先恐後,不正像羅斯科那沉默抑制而明快冷酷的紅黑寡調的遙遠回音?
http://www.tate.org.uk/modern/exhibitions/markrothko/default.s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