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養老保險:改制掀爭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讓公民老有所養,社會才會更加和諧。資料圖片

吳小彬

近日,一則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消息引起全國關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宣佈,《實施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發,上海、浙江、廣東、山西、重慶5省市今年將試點。

 顯然,這是一項牽涉到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改革,人們自然議論紛紛。

改革與財政負擔

 據悉,此次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為:養老保險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退休待遇與繳費相一致,基金實行省級統籌,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等。也就是說,改革後的事業單位人員將與企業人員在繳費、待遇、服務實行一體化,事業單位人員繳費額將大幅度提高,而目前享受的退休待遇將從平均30000元/年,降至18000元以下。

 我國現在具有和正在享受養老保險的人數約在3—4億人之間,而城市低收入人員、失業人員以及眾多農村人口並沒有養老保險。在享有養老保險人員中,分為三個層次:最高的是公務員,其次是事業單位人員,最後是企業職工。目前全國平均的養老金水平分別為32000元/年/人、29000元/年/人、11000元/年/人。其中公務員與事業單位人員差距不大,均接近普通職工的3倍。而這三種有養老保險的人員中,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多數是由財政支付的,個人只交納很少或乾脆不交,而企業員工則分別由企業和個人承擔。這種退休收入差距過大現象在經濟發達地區尤為明顯。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解釋,之所以進行此次改革,是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全國事業單位總計130餘萬,涉及教科文衛、農林水、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工作人員超過3500萬人,是國家公務員的4.3倍,佔全國財政供養人數的近80%。如果算上離退休人員,這個隊伍則可達7000萬人,是中國最大的負擔。一旦改革成功,國家每年可節省財政開支2000億元以上。

方案不公引爭議

 因為此次改革要大幅削減退休養老金,改革的對象是事業單位人員,而黨政機關公務員不在其中,很多事業單位人員感到很不公平,十分不滿。

 教育屬於事業單位,老師因此也在此次改革之列。一位教師在博客裡寫道:改革最大的阻力不是企事業單位,而是機關本身。機關公務員自己不帶頭,自己做不到,卻要求別人這樣那樣,豈不是拿著電筒照別人,說現成話嗎?公務員應該帶頭改革,做出表率,這樣才能服眾,改革的阻力自會迎刃而解。

 一位名叫「黃金心靈」的網友說:其實,退休養老金改革,包括工資改革,應該努力把企業的提上來,而不是把事業單位的降下去,工資上升才體現出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當然,某些壟斷行業的不正常高收入另當別論。與物價和各類服務產品價格的上升趨勢相比,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並不高。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差距過大,是因為企業養老金太低,所以應盡快提升企業人員的退休養老金。改革應惠及百姓,利於國家。公平了,公正了,然後就和諧了。中國為什麼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呢?降低公務員的退休金不是更能減輕財政壓力嗎?

 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認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應該依法進行。《教師法》規定,「教師工資不低於同級公務員的工資」,按照一般慣例,中級教師應等同於科級,高級教師應等同於處級,教師的退休金也應該一樣不低於同級公務員。而且,這項改革不宜把「減輕財政負擔」作為重點,而應該把「不該納稅人負擔的機構及組成人員交由社會消化負擔」作為重點,切實減少一些機關部門與事業單位,集中財力辦好應該由財政負擔的義務教育、公共衛生。但在把一些事業單位交給社會時,也要把束縛他們手腳的「管理方式」廢止。

民生財政乃大勢

 筆者以為,財政負擔的確是一個問題,不能不考慮。但這樣一項牽涉到幾千萬人利益的重大改革,應該依照程序而來,應該事先交由公民討論、商議,讓大家知道為什麼改革,以及改革之目的,在精神和心理上有所準備,避免在社會上造成波動。但是,此次改革,並沒有讓利益相關的人員參與方案討論,也未聽說方案曾廣泛徵求意見,讓民眾知情,至少沒有像新醫改方案那樣讓大家討論一番,而是一下子就「正式下發」,相信許多人的感受,只能用「我有點暈」來形容。

 目前,改革方案的細則還不得而知。如果此項改革真像人們預計的那樣,實行「一刀切」, 將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向企業養老金看齊,那麼很明顯,至少就時機而言,是很不適宜的,因為它不利於拉動內需,不利於擴大國內消費能力與市場,將極大地妨礙經濟復甦。因為,養老保障的作用,在於消除人們對未來預期收入不穩定的擔憂,從而促使人們放心去消費。假如此次改革大幅削減幾千萬人的養老金,使如此眾多的人們平添後顧之憂,不敢去消費,這就明顯與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相違背,等於是在給國家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釜底抽薪。

 中國經濟正處於一個嚴峻的時刻,大批企業破產或倒閉,上千萬人失去了工作,要想保持一定的增速並奠定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端賴於內需的增長特別是消費的提振。擴大消費還得靠所謂的中產階層,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正是中產階層的主體,如果這部分人員中的多數因為養老金改革而不敢或不願去消費,那麼,對經濟復甦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今年央視春晚小品《不差錢》中,有一句台詞是「人生最最痛苦的是人活著錢沒了」,現在「不差錢」和這句台詞,已經成為社會流行語。據權威部門測算,2008年全國財政收入將達到6萬億元以上,與之相比,事業單位養老金只是一個很小的數目,這說明國家財政也在「不差錢」的範圍。眾所周知,國家財政支出,內含公平公正要義,財政的錢要用在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事項上,民生財政乃大勢所趨。事實上,如果要節省國家財政支出,減輕財政負擔,可以從許多事情上著手,比如,一年9000億元的「三公」消費,雖廣受指責,卻仍然有增無減;還有各地一擲千金的形象工程,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金碧輝煌的辦公大樓,仍在不斷上馬……各級財政用於這些花費,為何卻又慷慨大方呢?

 另外,誠如諸多網友所言,僅僅是「事業單位養老金水平與企業基本一致」,怕是極不公平。政府機關呢?公務員們呢?為什麼這些養老金水平最高的人反而游離在改革之外?改革設計者不願從自我改起,這既增加了改革的阻力,也有悖於和諧。首先應該是公務員帶頭改革,與企業併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表率。如果說,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養老保險制度上一致了,可機關公務員的養老金水平又大大高於這種「一致」,這顯然既不合理,更不公正。

相關新聞
百家廊:養老保險:改制掀爭議 (2009-02-18) (圖)
琴台客聚:三劍俠——梁羽生 金庸 陳凡 (2009-02-18)
翠袖乾坤:黎姿開心做馬太 (2009-02-18)
路地觀察:中區古蹟建築群 (2009-02-18)
杜亦有道:梅蘭芳題外話 (2009-02-18)
思旋天地:歷史時刻 (2009-02-18)
娛視觀:電台有相對優勢 (2009-02-18)
百家廊•返鄉農民工,牽動總理心 (2009-02-17) (圖)
生活語絲•「黑白配」表演精彩 (2009-02-17)
思旋天地•發達商機 (2009-02-17)
海闊天空•奧巴馬重上征途 (2009-02-17)
琴台客聚•納蘭明珠怎樣貪 (2009-02-17)
翠袖乾坤•坐月子風波 (2009-02-17)
一家之言•無辜的幫兇 (2009-02-17)
百家廊•新歲後美國經濟續放緩 (2009-02-16) (圖)
杜亦有道•雜談詠春 (2009-02-16)
思旋天地•一年之計 (2009-02-16)
一網打盡•「衛生包裝」 (2009-02-16)
琴台客聚•三國周郎赤壁 (2009-02-16)
翠袖乾坤•落手落腳不及用心去做 (2009-02-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