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羊璧
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清代野史叢書,其中有一冊是《貪官污吏傳》。
通常,官方主修的歷史書,叫做正史。民間的史書,叫做野史。正史的代表性比較強,主要是表示了官方的態度,勝利者的態度。野史其實往往也是正史的原始材料,如果寫作的人態度認真,野史可能更加翔實,有更多具體的細節。
這一冊《貪官污吏傳》,作者佚名,不知何許人也,但來頭一定不小,他記錄的貪官污吏,都是清代的大人物:明珠、和珅、富勒渾等等。
看一看這些大人物怎樣貪污。
原來很簡單,就是以權賣官。納蘭明珠,是康熙時的滿人首相,權勢很大。這個大官給人的印象是很好的,外貌很慈善。見人談話,又和氣又可親近,多笑容。不過,他很擅長把人們的心中話引出來,「見人輒用甘語柔顏,以鉤探其衷曲」,這樣籠絡了許多人,用現在的話,是建立了人事網絡,有許多可用的人頭。
人事網絡很有用,用處之一是賣官。納蘭明珠首相當然有許多機會處理人事,決定用人。當一些重要的官職(如督撫)出缺,他就「托人輾轉販賣,滿其慾壑而後止」。他賣官,原來不是人家求官的送來一筆錢,他收了就給官這麼簡單,他是要這裡探探,那裡探探,拿到最高的價錢才賣的。像督撫這樣的大官,可以去做地方上的大王,必須抬高價錢,他們送的賄賂多了,自然就去地方上更加強搜括,於是,「督撫等官愈剝削,而小民愈困苦矣」!
抓住重要的肥缺來賣,盡量要賣到最好的價錢,這是很厲害的一招。還有一招又是很厲害的,那是提綱挈領,抓住一個大網絡。那就是學道(學政)那一大塊。科舉時代,考試與派出官職,這個系統的利益了不得。因為誰中了就能派出個好職位,都抓在學道那裡。納蘭明珠就高高在上由上面來抓這一大塊。《貪官污吏傳》說:「……應升學道之人率往論價,九卿選擇時必承明珠之風,任意派缺。缺皆預定。由是學道亦多端取賄,士風文教為之墮地矣。」納蘭明珠不必自己一一去討價還價,但是他抓住這個大網絡,到底得到多少獻金,那是永遠說不清的賬了。
《貪官污吏傳》記的另一個大貪官和珅,貪污的數字也是驚人巨大的。但和珅的身份與納蘭明珠不同,他本來只在清高宗的身邊當差,後來受到注意、寵愛,權勢迅速膨脹。他的貪污手段瑣碎苛刻,甚至在「核算招銷」這些過程上去索賄。
還有,他出入內宮方便,又得寵,甚至是能順手拿就拿,能偷就偷。《貪官污吏傳》記他一件事非常可笑,他偷了一串朝珠,那是皇帝一級才能用的,他偷存在家,不敢張揚,「日間不敢戴用,往往於燈下無人,私自懸掛,臨鏡徘徊,對影談笑。」貪污所得只能夠這樣私自欣賞。
近月的台灣新聞,總離不了扁家的貪污大案。查出來的數字,越查越大,有時令人驚訝,怎麼弄到這麼多?那麼,參看一下明珠與和珅的故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