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日本便利店的服務果然夠便利,可說是「以人為本」的實踐。
趙 堅
大概很少人從來沒去過便利商店吧?我小的時候,街坊有「煙紙店」,起源古老,好像解放前就開在那裡了。「煙紙店」是便利店的前身,不過它們之間的差別太大了。「煙紙店」往往很小,貨品也少,夫妻經營,雖然比尋常的商店晚些打烊,不過很少有通宵達旦營業的。而且「煙紙店」都是單獨小本經營,不像當今的「便利店」,多是連鎖經營。
便利生活 臨時應急
日本社會講究生活便利,便利店的普及和特色服務,成了社會便利度的一項明顯指標。根據「日本連鎖業協會」(JFA)去年十一月發表的「統計月報」,至十月底,加盟JFA的十一家便利店連鎖業,在全國共有41,559店舖,月營業額達到6,347億日圓,客流量為11億8,585萬餘人次,每個日本人每月差不多光顧便利店十次,平均每三天一次,每次平均消費579日圓。日本總人口中差不多每三千一百餘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但大都會的店舖稠密度就高出很多,我所居住的大阪有便利店2,756家,按人口計算,每2,563人有一家,而東京則有5,364家,每1,832人就有一家。如果加上其它未加盟JFA的通宵服務連鎖業及非連鎖業便利店,數字還會高出許多。
日本大部分城鎮到了晚間,有兩處最亮堂的所在:一處是「扒金宮」,一種角子遊戲機賭場,進出萬金,其裝潢金碧輝煌,不徒有「宮」名。另一處則是便利店,各家連鎖店裝潢不一,各有標記,但燈火亮堂耀眼則是一致的。「扒金宮」在八九點鐘打烊後,剩下便利店一處輝煌,獨領風騷。日本的便利店大多附有停車場,吸引很多的晚歸者和夜貓子。
便利店的貨品有「日配食品」,如壽司、便當、飯團、麵包、牛奶、甜點之類,賞味期很短,需要每天補充;有「加工食品」,如飲料酒類、零嘴乾貨、油鹽醬醋、冷凍和罐頭食品之類,保鮮期較長,需要時補充;此外為雜貨文具,如報章書籍、文具玩具、日常雜貨、化妝用品、簡易藥物、電器零件之類,緊急需要而專門商店關門時,可以臨時應急。
然後是服務設施,如複印、電傳、郵寄、各類票卡禮券、銀行取款和電子鈔票,甚至代辦交通和娛樂票務、公共料金付賬等,一應俱全。日本的流通快遞業務,本來就比較發達,如果你不能在寓所等待或者誤了簽收郵件,不必擔憂,只要打一通電話,指定一家附近的便利店代為簽收,下班後憑證去取就是了。
虛擬與實在連線
便利店已經遠遠不是雜貨商店了,它兼備了超市、飯店、書店、百貨店、藥房、郵局、銀行、票房和公共事業的部分職能。預料將來它還可以通過其強大穩定的聯網系統,發揮一部分政府職能,譬如發達國家正在研究的電子選舉,只要配上適當的軟體程序和工作人員,便利店完全可以成為電子投票站,實時點票,節省大量的選務經費。以便利店為樞紐點,可以把網絡的虛擬世界和實在的居民社區連接起來,構築一個更為方便和便利的社會。
我個人最為激賞的是日本便利店都附帶廁所,而且大部分都管理有方,寬敞清潔。內急之時,趕緊找家便利店,向店員招呼一聲:「借用一下廁所好嗎?」店員允諾之餘,往往還會為你指點所在。像最大連鎖業的7-11(Seven-Eleven)便利店,還提供保暖洗滌式便座,方便後可以洗淨吹乾,服務周到。
在日本的城鎮,很少看見公廁,各類商店餐飲店都有洗手間。行車路上,如要方便的話,只要在一家便利店前停下,使用其廁所就是;而且儘管使用,根本沒有購物義務。不過像我這種臉薄的人,使用之後,常常覺得過意不去,會踅到貨架前,買瓶飲料什麼的抵個面子。「如飢似渴」是一種尚可忍耐的經驗,而一旦「內急」欲求「方便」之時,就急如星火,如果一時找不到藉以「解放」的途徑時,就如天崩地坼,如受煎焚,而終於「釋放」後,就體驗了人生最大的快感,絕對不是滿足飢渴所能比擬的。人可七日不進粒米滴水,卻不能忍耐一時的內急,上帝造人,進出竟然如此不平衡。
名副其實的「方便」
前些天閱讀報章,得知在西安等觀光都市,有「廁所導引」這一新興職業,據說一日能導引眾多遊客,收入不菲。而且國內的公廁基本上實行收費制,外地來客不但尋找不易,需要導引,如果沒有備好零錢,即便抵達山門,也不能即時「解放」,這份尷尬體驗過的人大概為數不少吧?在日本,無論你走到哪裡,無論你在城市鄉村,只要有家便利店,你就可以名副其實地「方便」了。既不需要導引,也不需要付費,我想這是日本便利店業最為方便、最為人性關懷的地方吧。
去年底在印度召開了「世界廁所大會」,公佈目前世界人口的40%、即26億人還用不上既衛生又不污染水源和土壤的廁所設施。因為水源污染,每年有數百萬人罹患疾病死亡,160萬兒童飲用污染水導致腹瀉夭折。廁所設施,茲事體大,第三世界在展開商業化和城市化時,應該鼓勵多設附帶廁所設施的便利店,提高社區的衛生質量。
關於中國的便利店業,最後再扯幾句。根據「國際市場信息數據庫」(GMID)的數據,我國至2007年年底,共有各類便利店12,816家,年銷售額187.5億元,相當於2,851億日圓(以一元等於15.2日圓計算),是日本同行業一個月銷售額的45%,只佔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4兆6619億元的0.07%稍多一點。相對於美國同年佔4%和日本佔1.4%,還是相當低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橘逾淮成枳」,改革開放後在中國各地引進以及自發而起的便利店業,逐漸都具備本地特色。
日本的便利店業的模式,迄今還是值得倣傚。至少可以將堂而皇之開在大馬路邊上的不雅公廁逐漸淘汰,而在有空間條件的便利店開設廁所,讓過往行人顧客自由使用,這是「和諧社會」所應該提供的一種便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