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發達國爭相招攬中國留學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留學生在外國大受歡迎,被視為社會發展之新動力。圖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當地中國留學生會面。

黃海振

 9.11事件後,美國一度收緊中國留學生前往美國大學學習的入境簽證,想不到此舉正好為希望吸引中國留學生前往就讀的英國、加拿大、澳洲、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開了方便之門。結果使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大學學習的人數一度大幅減少,而長驅直入英、加、澳等發達國家。直到美國著名大學校長和教授意識到中國人才嚴重「流失」到他國,將產生巨大不良後果,聯名呼籲白宮政府放寬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後,往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方略為上升。去年發生的金融瘟疫,導致美國就業市場進入低谷,影響中國學生前往美國的意慾,客觀上再次為其他發達國提供吸引中國學生的良機。

 美國是一個極重視人才的國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攻入德國和日本投降後,首先做的就是搜捕德國和日本的科學家,特別是軍事科學家。由於美國當時老謀深算,幾乎奪得納粹的全部高精尖人才和部分日本科技人才。這些人才為美國以後的科技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蘇聯解體後,美國再次利用高薪、豪宅、名車和地位等手段引誘,吸引了相當數量的前蘇聯太空、軍事和前沿科學的專家前往美國,這些科學家為美國的科技發展同樣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美國能有今天的科技成就,與其成功奪取世界科技人才是分不開的。

美國吸收最多中國人才

 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受到重大創傷,反而因為軍火銷售賺了許多錢。美國的國土面積有930萬平方公里,且大多數都有極其理想的開採價值。美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探明自己豐富的石油和其他重要礦產後,基本上不予開採,而是重新封回,因為需要的石油中東多的是,需要的礦產其他國家也多的是。美國的資源和環境可以說是得到了最好的保護。正因為美國這些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加上美國政府吸收人才的政策,使美國近百年來吸收了大批中國留學生和科技專才。

 至上世紀末,美國先是制訂了每年吸收10萬名以上世界科技人才的「H-1B簽證計劃」,到本世紀初,又將這個計劃的吸引人數增加到20萬名。該計劃大約吸收了30萬名中國優秀留學生在美國工作,並成為美國居民。中國留學生前往美國工作後,美國會讓高科技公司利用高薪、股票等不同辦法留住這些優秀人才,讓他們在美國安心工作。像美國的微軟、英特爾、輝瑞、杜邦等大型科技企業,都有相當多的中國留學生在工作。在美國的硅谷,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華人專才。

英澳德各出奇招

 近年來,英國一方面調整和放寬對中國留學生的留學政策,積極主動、頻頻在中國的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等大城市舉行「英國教育展覽」,目的是吸引更多中國學生到英國留學。目前,英國已經吸引了約7萬名中國留學生到該國學習。法國政府在2007年也特別對中國留學生公佈移民清單,對法國缺乏的經濟管理、金融、信息等熱門行業的優秀畢業生和相關專才,將優先獲准移民。澳洲政府為中國留學生前往澳洲就讀,提供高額獎學金,使中國學生赴澳洲留學的人數快速增加,去年更加超過美國達到近8萬人。

 德國政府認為,高素質人才是保持該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最根本保證。為了吸引中國留學生前往德國學習、研究和工作,德國亦專門推出綠卡計劃,並訂出特別法規加以保證。特別法規規定,中國優秀人才只要得到高新科技企業的聘任,德國政府就會發出五年期的工作簽證,法規還規定獲得簽證專家的配偶和子女也可以到德國一起生活、學習和工作。據德國媒體披露,德國的特別法規至少為該國引進了當今最先進的信息、生物等領域超過1萬名來自中國的優秀人才。德國政府還建立了中國高級人才資料信息系統,並提供給相關企業,由企業有目的地加以引進。

日本給中國學生特別簽證

 日本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王國,重視培養人才和吸引外國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人才,就能夠使日本的IT、生物、納米等企業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日本政府投入龐大資金、有目的地培養各類人才,源源不斷地為豐田、索尼等跨國企業提供準專家,使這些企業始終能夠站在世界的先進行列。儘管日本的失業率比較高,該國政府仍然非常注意吸引中國優秀人才前往學習和工作,僅在築波市就有超過一千名中國優秀信息和生物技術學者在該地工作和訪問。中國優秀留學生畢業後如果當年找不到工作,日本還給於兩至三年的特別簽證。

 新加坡由於自然資源比較缺乏,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已經成為該國發展經濟的最關鍵手段。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曾經說過,新加坡幾百萬人在一個小島上建成現代化國家,靠的就是人才,新加坡必須從世界各地、特別是中國招攬各類人才,否則將在激烈競爭中被淘汰。新加坡在不長的時間內,將該國建設成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的國家,與其大力吸收世界人才是分不開的。新加坡目前有3所著名大學,每年吸收了1000多名中國留學生前往學習。這些學生到新加坡學習前,都必須承諾畢業後至少為該國服務五年後才能轉到其他國家工作。

相關新聞
百家廊•發達國爭相招攬中國留學生 (2009-02-19) (圖)
生活語絲•三次登岸一天半 (2009-02-19)
思旋天地•知慳識儉 (2009-02-19)
海闊天空•寓健身於歡聚天倫 (2009-02-19)
琴台客聚•禮下於人 必有所求 (2009-02-19) (圖)
翠袖乾坤•鹹豬手 (2009-02-19)
獨家風景•情書.情藥 (2009-02-19)
百家廊:養老保險:改制掀爭議 (2009-02-18) (圖)
琴台客聚:三劍俠——梁羽生 金庸 陳凡 (2009-02-18)
翠袖乾坤:黎姿開心做馬太 (2009-02-18)
路地觀察:中區古蹟建築群 (2009-02-18)
杜亦有道:梅蘭芳題外話 (2009-02-18)
思旋天地:歷史時刻 (2009-02-18)
娛視觀:電台有相對優勢 (2009-02-18)
百家廊•返鄉農民工,牽動總理心 (2009-02-17) (圖)
生活語絲•「黑白配」表演精彩 (2009-02-17)
思旋天地•發達商機 (2009-02-17)
海闊天空•奧巴馬重上征途 (2009-02-17)
琴台客聚•納蘭明珠怎樣貪 (2009-02-17)
翠袖乾坤•坐月子風波 (2009-02-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