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老百姓最驚「屋漏兼逢連夜雨」,今年時勢不好,到處掀起裁員減薪風,雖然政府鼓勵市民多消費促增長,然而,「自家荷包多少自家知」,節衣縮食為原則,儲蓄至緊要,最怕上班突接大信封,丟份工無收入。
主婦亦驚老公無錢給家用,又或者減家用。過年買𣆥比平日貴是預了的。但而今已到正月尾,又因內地多個地區乾旱持續,菜價上升。雞、鴨、豬、牛等價貴,唯有吃青菜。可就是連青菜價也倍升,難道餐餐吃白飯不成?
幸而,祖國素來十分關心港人的生活。聽聞商務部為穩定香港物價,將增加輸港糧肉菜的配額。另一方面,大家都不希望有不良商人趁機走私未經質檢的食品,港人亦望兩地當局加強監察質檢,保障食品安全,穩定輸港物價。
糧、肉、菜等食品及副食品價格上漲時必帶來市民生活負擔,雪上加霜。別以為價格升,那些涉及行業經營者生意必增。事實剛好相反,生意反跌才是真。
事關市道不佳,老百姓「慳得就慳」,主婦心中有個算盤有個數,往日一餐五個𣆥省為四個𣆥。周日放假上酒店吃自助餐者改為到茶餐廳或酒樓飲茶算數,並趁機向子女教育「知慳識儉」之道。
懂事的小朋友也學會節省零食錢,不亂買名牌亂花錢,把利是錢也儲起來,學校老師也會順勢教導學生儲蓄習慣。陳小朋友是個五年級小學生,他聽媽媽話要「慳D使」把利是錢儲入錢箱,但他看電視時又見到官員鼓勵大家消費,他便有點迷茫,究竟誰的話對呢?其實,儲蓄和消費兩者皆對,亦無矛盾。今次金融海嘯源頭來自美國,原因是美國人超前消費「先使未來錢」,儲蓄率極低,經濟一旦逆轉,消費者無法招架問題便生。然而,經濟衰退齊齊不消費,則又發生蕭條。理性消費是應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