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政府投資的重點。圖為西藏農民在新居內歡度藏曆新年。 新華社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1日電】早在去年底中國經濟下滑苗頭初現時,中央就第一時間祭出投資「殺手𤥀」,啟動兩年投資4萬億元的刺激經濟計劃,並在去年12月18日前下達了第一批1,000億元新增投資預算。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透露,國務院要求,今年絕大部分新增中央投資要在3月投入到項目建設。其中1,300億元中央投資和專案在春節前已全部到位。
到目前為止,4萬億投資將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電力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上。專家分析,這些投資可以解決目前鋼鐵、水泥等行業相對過剩產能,以及薄弱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為未來經濟增長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有利於增加就業、促進收入增長、保持社會穩定。但總體看來,4萬億投資計劃略顯倉促,還引發了地方政府高達20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地方項目熱情高漲,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強項目審批,以防止可能引發的投資過熱。
中央成立專組 嚴控投資用途
據透露,中央高度警惕政府投資用於「兩高」行業、低水準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黨政機關辦公樓等堂館所建設,以及「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並成立由中紀委、監察部牽頭,審計署、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參加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由中央有關負責人擔任組長。至今已派出24個檢查組,分赴全國31個省份對中央投資專案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目前匯總的情況顯示,還沒有發現中央投資在使用方向上出現違規行為。不過,一些問題也在監督檢查中暴露,比如一些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籌措地方配套資金存在困難,受工程建設程式、徵地拆遷、氣候等條件制約,不少專案尚未開工,一些專案在申報、招投標及資金管理方面存在不規範問題,有待下一步通過出台相關政策和加強監管工作予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