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入鄉不隨俗 杜拜禁書風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余綺平 圖:網上圖片

 剛剛結束的第一屆杜拜圖書節,因為主辦單位拒絕發佈一本涉及同性戀新書,在國際文化界惹起軒然大波。事件提升至「出版審查」和「言論自由」層面,導致歐美數位世界級作家杯葛圖書節活動。

 這次書節是中東國家一項文化盛事,出席的作家來自全球逾20個國家。

 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將同性戀視為刑事罪行,當然拒絕替該新書宣傳;參展國家理應入鄉隨俗,尊重主辦國的「國法」。

 文化和宗教分歧,導致今次書節風波。

 英國女作家傑拉丁.貝代爾(Geraldine Bedell),去年9月受邀參加杜拜書節,她準備到時發佈她的新書《我們之間的海灣》(The Gulf Between Us)。書中涉及一名阿拉伯酋長,在伊拉克戰爭期間,與英國男友發生戀情。

將陷入地雷危境

 圖書節委員會審閱過貝代爾呈上的小說初稿後,擔心引發政治爭端,決定不適宜在杜拜發佈。主席伊索貝.阿布霍(Isobel Abulhoul)更指出,該小說觸犯了文化禁區。「書的焦點集中於伊拉克戰爭;如果接納它,我們將陷入地雷危境。」阿布霍隨即將有關決定通知了貝代爾。

 《我們之間的海灣》準備今年4月在英國出版。出版社企鵝(Penguin)趁著杜拜書節於上月26日至本月1日舉行期間,藉書節禁制《我》書機會,為新書製造宣傳攻勢,批評書節主辦單位對該書進行自我審查,違反言論自由。

扼殺讀者知情權

 作家貝代爾曾經是派駐海灣的戰地記者。她為了配合出版商宣傳攻勢,在《衛報》發表文章,指責書節封殺她的新書,又禁止她出席活動。貝代爾解釋,《我》書內容並不嚴肅,它只是一本充滿溫情浪漫的搞笑小說;書中有同性戀傾向的酋長,僅屬一個小角色。

 杜拜書節開幕前揚言,「歡迎世界上那些多樣化、不同種類書籍參展。」貝代爾認為主辦單位前後矛盾,「書節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可以藉此機會,讓阿拉伯人民持開放態度去認識西方社會。這種文化交流的需要,愈來愈迫切。如今禁了書,扼殺了讀者知情權和言論自由。」

 貝代爾認為,阿拉伯國家人民的思想並不保守,故步自封的是當權者。

辯論「言論自由」

 杜拜禁書事件引起歐美文化界不滿,成立於1921年的國際筆會(IPEN)隨即作出抗議,其副主席、加拿大著名作家、多次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之一的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聯同數名會員,宣布退出杜拜書節活動。

 不過,事隔幾天後,愛特伍承認自己一時衝動,作出錯誤決定。她暗示企鵝出版社為了宣傳《我》書,誤導了她。

 國際筆會最終於上月28日加入調解,書節特別為了「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兩議題舉行辯論會。

 愛特伍透過視像出席會議,現場還有國際知名作家。

禁忌不言而喻

 愛特伍指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禁忌和法規,以加拿大為例,出版兒童色情刊物和宣揚仇恨的文學作品,均屬違法。「在各式各樣的文化領域中,許多禁忌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外間卻經常為此喧嘩,借題發揮。」

 每年,世界各地都會舉行國際書展,主辦單位審查參展書籍,將部分內容敏感書籍拒諸門外,這都是屬於「例行公事」。至於拒絕理由,通常不會明言,避免激發爭議。

 今次是杜拜首次舉辦書節,經驗不足。其實,書節主席阿布霍沒必要明言「該小說可能觸犯了阿拉伯國家的文化禁區」,向作家貝代爾解釋禁書理由。愛特伍認為,主席是過於坦率。

英人也厭惡同性戀

 英國傳媒亦過於敏感和苛刻。《我》書涉及同性戀,觸犯伊斯蘭教禁忌,遭西方傳媒批評。但是,50年前的英國,同性戀一樣被列作非法行為;聖經明確譴責同性戀,可蘭經反而沒有;更諷刺的是,目前大部分伊斯蘭國家的法律,仍受大英帝國傳統法制所影響。

 例如在印度,同性戀仍屬非法行為。他們是沿用1860年英國統治印度時、所訂立的法制。

 5年前,蘇格蘭還禁止兩同性戀者在酒店共睡一張雙人床。到今天,英國途人碰到同性戀者牽手而行,他們會露出厭惡表情;甚至在國營電視、電台、巴士上等公共場所,人們觸及同性戀話題時,大都會無奈地說,「上帝啊,這個基佬。」他們的表情都是負面的。

 既然如此,西方人又怎能強求伊斯蘭人民接受同性戀行為?並批評他們禁書和限制「言論自由」?

 假如小說作者有出版和言論自由,那麼,讀者也有閱讀,甚至批評的自由。

《哈利波特》曾被禁 

 極度開放的美國社會,曾經禁止《哈利波特》一書在美國出售,當日兒童心理學家認為,該書充滿神奇怪誕,灌輸復仇思想,教壞兒童。如今《哈》是全球銷路最高的兒童讀物。

 美國圖書協會(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網址透露,進入21世紀,美國依然會下令學校禁止閱讀某一種類刊物,單在2006年,禁書就有546本。該協會為了保障讀者不受傷害,訂立了4項規則;凡違反家庭價值觀、宗教、政治觀點和少數民族權利的書籍,均禁止放在圖書館供借閱。

 今次杜拜書節風波,純屬東西方文化和宗教上的差異。西諺有說:「來到羅馬,做羅馬人做的事。」(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即為「入鄉隨俗」。「入鄉者」強行對抗,損人不利己。

相關新聞
入鄉不隨俗 杜拜禁書風波 (2009-03-13) (圖)
美國禁書 數不盡 (2009-03-13) (圖)
1.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 (2009-03-13) (圖)
2. 《紫色》(The Color Purple) (2009-03-13) (圖)
3. 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 (2009-03-13) (圖)
4.《戰地鐘聲》(A Farewell To Arms) (2009-03-13) (圖)
5. 《伊甸園之東》(East of Eden) (2009-03-13) (圖)
6. 《少女的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2009-03-13) (圖)
道德觀念不同 (2009-03-13)
瑪格麗特.愛特伍駕到! (2009-03-13) (圖)
女.性主義 怒火中燒 (2009-03-06)
我非其類 (2009-03-06)
女人,並非弱者! (2009-03-06)
大師級作品 都有瑕疵 (2009-02-27) (圖)
我心裡藏著一個故事 (2009-02-27) (圖)
阿西爾雖敗猶榮 (2009-02-27) (圖)
從Bob Dylan歌中的兇手逝世說起…… (2009-02-20) (圖)
卜戴倫:我在哪裡? (2009-02-20) (圖)
寰宇風情:甲殼蟲 (2009-02-20) (圖)
黑臉譜 (2009-02-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