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外交部發言人 代國家發聲與世界對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國家能否平穩發展,跟外交工作是否搞好有莫大關係;自1979年中美兩國建交之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但1989年發生了北京風波後,一夜之間,中國近乎被國際孤立,西方國家紛紛暫停了政府高層的互訪,取消了軍事交流,更推遲了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停止了高科技技術轉移;這一切都對內地的經濟建設打擊很大。

 面對國際環境逆轉,中國外交部要努力修補關係,其中一個方法是不斷發放出正確的信息,這工作全賴外交部的發言人。當初他們是如何成立?日常工作又如何?

80年代初,當時主管新聞司工作的錢其琛副部長,找來了新聞司司長齊懷遠,說外交部要建立新聞發佈制度,新聞司司長就是當然發言人;在一開始的時候,發言人主要是發佈消息,一般不答覆問題。

昔年「坐而論道」 而今「肅立發言」

 1983年3月1日,中國外交部舉行首次例行記者會,齊懷遠以外交部發言人名義主持此次記者會,並向中外記者宣布,中國外交部從當日起,建立發言人制度。

 發言人制度建立之初,發言人是坐著的,記者會只發佈、不答問,記者會是有限制發佈時間,比如半小時;現在改成發言人站著,每次記者會都有答問部分及沒時間限制,直至回答最後一個問題為止。從這些變化中能看出中國的開放在不斷的擴大,政府跟媒體的溝通、合作在進一步增強;而媒體對中國政府的關注程度亦在增大增強。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在國際上影響擴大,中國的政策被更多國際媒體、輿論所關注;而外交部發言人是擔當政府的代言人,他們如何表態需要經過審批授權,不能信口開河;因此,發言人是依照準備好的口徑來回答提問。這會給人感覺發言人好像是在唸稿或背稿,但是如果說有些問題超出了準備範圍,這時候發言人就要做出一個判斷,在沒有把握、不了解情況下貿然回答問題,就等於把自己往火坑裡推。

答問「游刃有餘」 政策「不越雷池」

 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需要很巧妙的技巧,維護及宣傳中國的外交政策及立場。原則上,發言人發表任何意見或所做的任何評論,都應按有關部門提供的口徑或口徑的精神表態,絕不能相違背,更不能出現大的錯誤,所以在工作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說錯了更會捱批評;另一方面,發言人的一言一行又備受媒體關注,在重要的記者招待會上,幾十台攝像機對著,講出來的話絕不能賴帳,形成這個崗位的風險十分之高。

 作為發言人,發言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政策範圍內雖有很大餘地,但半步也不能夠超出政策的範圍,萬一說錯了話,就代表著國家或政府或外交部說錯了話,這會引起很多的誤解。

 北京風波給中國帶來國際上的第一個衝擊,便是西方各國政府的制裁,國家怎樣突破這個困局呢?針對西方制裁,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了「抓兩極,促中央」的方法,就是以逐一擊破的形式,試圖突破西方制裁,擺脫孤立;通過跟歐洲國家、日本修好關係,從而促使美國改變對中國的立場。另一方面,因為香港回歸問題,中國跟英國仍舊需要磋商、保持對話。1991年9月,英國前首相馬卓安,為簽署興建香港新機場諒解備忘錄而訪問中國。這次訪問受到西方國家關注,亦再次打通中國跟歐洲國家的交往渠道。

相關新聞
中國備戰G20 力爭金融話語權 (圖)
直抒戰略訴求 北京明確表態
財金高官近期言論一覽
周小川:中國經濟下滑已受控
德銀:超主權貨幣 助消貿易失衡
英外相:單極世界將在倫敦終結 (圖)
福布斯:「摑了美國政策耳光」
賈慶林:認清達賴集團分裂本質 (圖)
十一世班禪藏文開場願繼承護國利民傳統
班禪講話贏掌聲 外媒齊聚焦 (圖)
兩岸首合辦 世界佛教論壇今開幕 (圖)
德媒煽動「肢解中國」海外華人狠批
滬世博會門票開售 (圖)
佛教論壇不邀達賴 (圖)
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今登場
民進黨市長歷史性晤大陸官員 (圖)
連戰盼出席海峽論壇 (圖)
粵取消「五一」長假
京奧期間 公安拘35恐怖分子
贛閩兩巴士車禍釀38死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