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二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在剛發表之初惹來公眾批評。不知不覺,預算案在本月初已經過立法會辯論,並將會在復活節復會後,本月下旬由政府回應議員發言,再交由議員表決。從議員的發言,明顯感受到各黨派對預算案措施的不滿,紛紛要求財爺為預算案加碼,創造更多就業職位,不要再用培訓計劃、實習項目等濫竽充數。當然,議員們怎樣投票,就要看政府怎樣回應。
在預算案公布之前,筆者曾多次在本欄分析,縱然目前環球和本地經濟不景,但特區政府坐擁龐大儲備、加上預計零八至零九財政年度將有大量盈餘,政府理應善用資源,投資更多有利本地中長期發展的軟硬基建計劃。事實上,政府上月底公布本財政年度首十一個月有盈餘高達432億元,而截至今年二月底財政儲備有5361億元。就算政府給強積金約近百億的注資、研究基金撥款和四川重建數十億捐款尚未入數,但政府在本年度有近三百億盈餘將會是不爭的事實。
善用資源 投資基建
去年金融海嘯後,政府不斷唱淡,給市民作好心理準備。惟如今「庫房水浸」的程度卻遠超公眾預期,但市道十分低迷,政府現要面對的則由「慳錢壓力」變成「使錢壓力」。議會、輿論、各行業組織和勞工團體,無不要求政府在此時多使錢,開設更多職位。事實上,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創造就業較增加那些再培訓計劃和推出大學生實習名額更實際。雖然兩者同樣在統計上可減低失業率,但只有市民有工開有飯吃,才能有信心面對未來越來越嚴峻的困境。否則,更多的培訓和實習過後,打工仔面對的依然是前路茫茫的失業問題。再說,曾蔭權近日在傳媒專訪時也承認,目前經濟未算最壞,因為更差的情況仍未到來。如是,當特區政府較其他政府更幸運地手握龐大金錢,理應善用來救市。
政府在立法會復會後,應借助回應預算案之時,順應民意、修訂預算案。在未來經濟急速轉壞、職位大量流失、失業率快速攀升,政府當前急務,是要有效地運用盈餘,創造新職位,填補在就業市場消失的名額。當然,政府官員總不能閉門造車,躲在辦公室內憑空構想新職位。因此,泛民建議政府先撥款二百億用作創新職位,並設立「創造就業委員會」,集思廣益發掘可創出職位的空間,及研究和監察這筆款項的運用。而委員會的工作,泛民也好、建制派也好,同樣應有份參與。
要是政府肯從善如流,將可達至政府、議會、市民三贏。當然,政府會贏多點:既爭取議員投票支持預算案,也利用這下台階把政治和公眾壓力轉危為機,與議會攜手解決當前經濟困境。如此有利,政府還等什麼?
|